齊玄素成為大掌教之後,多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癖好,那就是收集人才,看著麾下人才濟濟,不僅賞心悅目,而且還有一種奇特的滿足感。
這些人無一不是當世之人傑,為我所用,聽我號令,以我為主,其成就感遠勝收藏古玩字畫或者後宮佳麗三千,畢竟後者沒有太大難度,隨便一個小有成就之人就能這麼幹,可前者只有天下之主方能為之。
他終於理解大齊太宗皇帝為何在說出“天下英才皆入吾轂”時會那般自得,的確要自得,也不得不自得。
如果把這些人才看作收藏品,那麼清微真人就是齊玄素最為鍾愛的幾件藏品之一,從一開始他就不想殺清微真人,赦免清微真人也是早就定下的。這位曾經老上司,也算是他的半個老師,是真捨不得殺,就如當年魏武捨不得殺武聖。
齊玄素當然知道把人當作物件並不正確,可他總是忍不住這種衝動。
琳琅滿目。
他到底還是做不到清心寡慾,只是閾值太高,口味變得古怪又刁鑽,已經對女人錢財這些唾手可得的人或事不感興趣了,就好像一個孩子長大之後對撥浪鼓一類的幼時玩具徹底無感。
此中樂趣不足為人道也,齊玄素沒有告訴過任何人,也包括張月鹿,他可不願意張月鹿變成所謂的“賢后”一類的角色。
在儒門的定義下,對丈夫事事順從,做不得賢后,必須有自己的政見,而且這種政見必須符合大儒們的主流觀念,且時時刻刻發揮自己的影響對皇帝進行勸諫,如此才能稱之為賢后。
齊玄素左看右看,覺得張月鹿很有這個潛質,除了政見不太符合儒門標準,其他各方面都滿足條件,萬一張月鹿知道了真來勸他怎麼辦?他才不想過這種假模假式的夫妻生活。
當然了,齊玄素不可能憑個人喜好去確定國策,以上原因在他的決策比重中是十分微不足道的,只能算是一個添頭,其實他是深思熟慮之後才做出了決定。
為什麼要赦免太平道之人?
因為太平道還有抵抗力量,真要把他們逼到了絕路上,道門肯定能贏,卻要付出許多不必要的傷亡,而這些傷亡又都是道門的損失。
這就是內戰的問題,自己殺自己。反而對外戰爭不必考慮這些,所以齊玄素對待佛門和對待太平道是兩種態度。
再有就是,在不能趕盡殺絕的情況下,沒必要再次結成血海深仇。大齊高祖皇帝殺了竇王,河北立刻反叛,在其後的幾百年中,河北藩鎮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甚至拖死了大齊。當年大齊王朝的河北道與今日的齊州道府有著相當程度的重合,只是缺少了帝京和直隸部分地區。
可以說關中與河北是一對宿敵老冤家了。
西京是關隴的核心,帝京是河北的核心。
這個河北當然是包括了齊州和部分遼東地區的河北。
如今的關中則是全真道的核心區域,地肺山就在西京城外,正是因為地肺山距離西京極近,大齊時許多想要謀求進身之階的人才會在地肺山隱居,由此有了“終南捷徑”的說法。
這些恩怨演變到現在,就是全真道和太平道的衝突矛盾。
齊玄素不能不考慮這一點,仙人也不過百年,河北的底蘊決定了這裡不會沉寂,從大沛末年的三國之亂到大齊王朝的三鎮之亂,再到今日的道門內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打壓得了一時,打壓不了一世。
仙人也不過百年,待到百年之後,這片土地上還會出現傑出人物,其地理位置也決定了這是一片可以成就霸業的土地。
歷史證明,軍事手段很難徹底解決河北的問題,齊玄素不得不考慮用一種懷柔的方式,透過政治手段來解決。
最後一點,太平道畢竟是道門嫡系三道之一,是道門的根基,李家作為太上道祖後裔、玄聖後人的觀念也深入人心,徹底清算了李家上下,必然會牽扯到清算玄聖上面,乃至動搖道門的根基。
畢竟齊玄素改制已經把玄聖制定的制度給改掉了,再把玄聖留下的李家也清算了,那跟徹底清算玄聖也沒什麼區別,就差公然打倒玄聖。
不管怎麼說,玄聖功績深入人心,不是齊玄素可以輕易動搖的,齊玄素本人更是得了玄聖傳承才能登上大掌教尊位,齊玄素對玄聖只有感恩,並沒有過河拆橋的心思,改制也是不得已為之,畢竟玄聖的那一套隨著道門發展的確有些不合時宜了。
最終齊玄素決定以和平方式來解決河北的問題。
同樣是和平解決問題,河北與鳳麟洲是不同的,後者更多是出於軍事需求,而前者則是出於政治需求。
至於趕盡殺絕,這是什麼狂人瘋子才能做出的決策?齊玄素不認可,也做不出來。真做出來了,那就是自絕於天下和道門,生前名,身後名,全都不要了。
李長歌這邊由他和李天罡返回蓬萊島向清微真人彙報,同行之人還有齊玄素派出的使者裴真之。
李若水、李朱玉、李青奴則留在了晉陽這邊,定位和裴真之差不多。
齊玄素沒有意見,只是讓張月鹿看著安排就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