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卒

第2359章 落幕

隨著二李離開遼東,北線大軍進展神速。

到了此時,澹臺震霄和張氣寒已經分兵,澹臺震霄親領陸路大軍,張氣寒指揮三洲三道聯合艦隊從海上發動進攻,徹底切斷了遼東和齊州的海上聯絡,同時在廣寧府境內登陸,開始嘗試進攻廣寧府。

澹臺震霄兵臨黃龍府城下,守軍開城投降,澹臺震霄留下部分來自鳳麟洲道府的道士進行改編。

遼東境內有兩股勢力,分別是太平道和大玄朝廷,如今這兩家產生了嚴重分歧,太平道之人傾向於投降,大玄朝廷的人既不想打又不想投降,顯得十分糾結。

太平道內部已經形成了某種共識,其中鳳麟洲道府的人投降更早,本就是一家人,兩邊都是熟人,由鳳麟洲道府的人負責改編,便於開展工作,牴觸情緒也會淡化許多。

澹臺震霄只留下少部分部隊維持黃龍府的治安,繼續率領大軍進攻扶余府,一戰而下。

扶余府失守,遼陽府便暴露在兵鋒之下。

遼陽府守得住嗎?

恐怕很難。

坐困孤城,人心散亂。

北線大軍連戰連捷,就如滾雪球一般,已經不可阻擋。

一旦遼陽府失守,整個遼東就只剩下朝陽府還有一戰之力,這裡是秦家的起家之地,祖宅所在,更是從陸路入關的必經之地。

澹臺震霄以掌軍大真人的身份向北線大軍上下發表了講話,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先打遼陽府,再打朝陽府,入關!

各地捷報頻傳,東線方面,天師和國師仍舊在對峙。

不過如今是優勢在天師了,雖然國師還沒有動作,但整個戰場形勢的確在半個月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是國師下野了,現在再用國師這個稱呼未免有些不合時宜,更多是習慣使然。

其次是太平道要投降了,彭城府的太平道之人難免人心散亂,有人覺得終於不用打了,也有人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只是都無關大局了。

大勢所向,無可抵擋。

西線方面,小殷勝利歸來,與之同行的還有北庭都護府的大都護。

這位鎮守邊境多年的功勳宿將前來覲見大掌教,表示對大掌教的臣服之意。

四位大都護各不相同,北庭大都護看似是個粗人,實則心細如髮,歷朝歷代都不乏這種外粗內細之人,而且極得上位者的喜愛。

小殷就被這位大都護哄得很高興,很受用。

相較於另外三位大都護俱被罷官奪職,北庭大都護的下場要好上許多,因為是臨陣起義,所以保留了品級待遇,被劃歸到太一道,日後能否更進一步,要看他的表現。

遼東基本失守,北庭投降,齊州準備投降,晉州只剩下二府之地。

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這場內戰已經接近尾聲,只待收官。

李長歌回到蓬萊島之後,向清微真人遞交了晉祠談判的紀要,清微真人看過之後,並沒有提出過多異議。

李長歌望著坐在象徵李氏家主位置上的清微真人,嘴唇微動,想要說點什麼,又不知該從何說起。

若論輩分,李長歌比清微真人還要高上一輩,可從實際來說,清微真人其實算是李長歌的授業之師。

清微真人正陷入沉思,不過很快就已經回神:“永言,你根據大掌教的指示精神草擬一份聯合宣告,再傳給大掌教那邊,如果大掌教沒有意見,就在正式達成和平協定之後立刻發表。”

李長歌臉色一肅:“是。”

然後李長歌又遲疑了一下,輕聲問道:“帝京那邊,是否要解釋一下?”

清微真人看了李長歌一眼:“皇帝不在帝京,程太淵被俘,就連國師都已經認可,向誰解釋?”

李長歌道:“太后也是李家人。”

清微真人又沉默了片刻,方才緩緩說道:“她是皇帝的生母,秦家的第二號人物,早已算不得李家人,我看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李長歌不再多言。

清微真人又望向李長詩:“有關大掌教提出的七項條件和承諾,我個人沒有意見,如果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麼應儘快擬定一份《太平道和平協定》草案,雙方再次磋商之後,達成最後修正案。由你全權負責此事。”

李長詩也沉聲應下。

不過二李沒有立刻離開,還是站在這裡。

清微真人問道:“還有什麼事?”

李長詩也猶豫了一下,說道:“和聲和依言那邊……”

此時李長律和李長聲還在彭城府,並不在蓬萊島。

清微真人伸手扶住額頭,輕嘆一聲:“告訴他們,如果國師選擇出走,那麼不要抵抗,順應大勢,接受紫霄宮齊大真人的改編就是了。若是有人看不開,放不下,那我也救不得他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