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50年代開始

第21章 鍋中餐,盤中礫

早八點鐘。

餐車已經沒有前來點小炒的新乘客了。

最忙碌的時間段集中在六點半到七點半之間。

早起早睡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之一。

幾位盒飯售賣員姑娘推著空空如也的餐車返回,追著讓李苗苗給她們倒兩碗水解解渴。

大機率是解饞。

李苗苗拎著的大鐵壺裡,可是大米稀飯。

熬出米油的那種湯汁,不是清澈見底飄著幾粒米花的那種糊弄,放普通人家能當居家婦孺小孩一頓飯。

唐根生神采奕奕的回到餐車,鑽進後廚。

他從前車廂得到了心滿意足的反饋,決定按照長春電影廠的副導演王文闊推薦的那般操作。

稿子再抄錄一遍,一份寄給故事會,一份改天拿給他。

王文闊誇讚唐根生,說他故事寫的很好,文筆也不錯。

能得到一位從愛好文學到編劇再晉升成副導演的專業人士點評,唐根生心頭一塊大石頭,便徹底落了下來。

沒有認知偏差,他琢磨的方法就能順利進行。

往後的日子,不求聞名天下,但賺點稿費養家餬口置套房產,應該問題不大。

回到後廚。

孫雪峰正從蒸鍋裡往外舀大米飯。

唐根生掃了一眼,發現這次剩下的跟自己預期沒太大出入。

“雪峰,看何師傅和劉師傅誰有空,再回來炒個蛋炒飯,咱餐車組加個餐。”

“好嘞。”

孫雪峰眉開眼笑的出去了。

半大小子都是消化巨獸,忙了仨小時,這會兒也確實有些餓了。

聽到有吃的,掩不住的開心。

十幾秒鐘,外面就傳來幾聲此起彼伏的埋怨和調侃。

看來李苗苗一點都沒拿捏,‘幫’幾個送餐盒的姑娘喝個了半飽兒。

餐車這會兒沒剩下幾個食客,同事們打打鬧鬧錶示團隊氛圍很融洽。

這是所有人都樂於看到的。

劉學軍來了廚房。

“老大,聽小孫說,咱們要加個餐?”

“嗯,米飯還剩下一些,你炒個蛋炒飯,我整上一鍋菜,咱們吃飽了再下車。”

“這敢情好,回家又能省一頓糧食。”

劉學軍開始備菜。

唐根生提前囑咐孫雪峰把省下的浮皮用剪刀剪成小長條泡水裡了。

這會兒他正在收拾荸薺,俗稱馬蹄。

去掉外皮後切片。

再來兩顆大白菜,備菜環節就算齊活。

餐車的大鐵鍋其實比家中的要大兩圈,畢竟很多時候都是大鍋飯為主,小炒菜也經常一鍋兩三份。

鐵鍋乾燒,一勺食用油下鍋,爆幹幾塊薑片,倒入浮皮和荸薺翻炒。

唐根生揮了揮胳膊,趁著煙氣閃躲的剎那,觀察鍋內食材的顏色變化。

兩次觀察後,倒入提前準備好的高湯,再把切碎的白菜倒進鍋裡,開燉。

劉學軍那邊也開始猛火倒入大米飯開炒了。

或許是為了嘗試,他也動用了兩口鍋,一口炒米,一口炒雞蛋。

別說只是嘗試控制兩口鍋,偶爾有了靈感,還會就地取材試製新式菜餚呢。

為啥說餓不死廚子,還不是因為‘正常損耗’除非做到極致難吃,最終都進後廚肚子裡充飢了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