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50年代開始

第69章 稿費 稿費

劉嬸兒和魏家嬸子隔著院子比劃了兩句,話裡意思也提到了唐根生。

大概二人並不知道這一刻唐根生正擱家裡呢吧。

最後是劉利昆和張康來出院子的聲音,跟劉嬸兒打招呼,垂花門附近,還跟達子叔遇著了。

唐根生覺得自己一夜之間,彷彿比過去更加耳聰目明瞭些。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這一夜,他睡眠挺少的,還輸出了不少的身心精華。

只是他此刻依舊倍兒精神,絲毫沒有困頓的跡象。

外間屋的大鋁鍋內有了翻騰的聲音漸漸響起。

唐根生放下鋼筆,起身來到爐子旁,煤鉤子勾起爐蓋將爐子蓋嚴實,鋁鍋又再次蹲在爐蓋之上。

這是家中點爐子時最方便且有效的保溫方法。

唐根生從櫥櫃下面拿出一層鍋篦,放了三個千層戧面大饅頭,蓋上鍋蓋悶住。

系統商城裡買的千層戧面大饅頭其實不硬,也不幹。

放在熱鍋裡用蒸汽溜一溜,很輕鬆就能蒸透,變得煊軟。

回屋繼續碼字中。

外面院子裡從人聲雜亂,到零星,再到恢復安靜,只是半個小時左右。

京城的冬天又幹又冷,四合院是平房,也不避風,西北風吹進院子裡都是打著旋兒。

除了必要的去茅房外,都待在自個兒家裡不想出門。

外面天太冷,出去兩三趟,就會覺得餓。

居家的老人和婦孺,都會盡量不動彈,也是一種節省糧食的方式。

唐根生寫完了這一沓信紙,也恰好寫到了【靈魂與不朽】這個大章節。

停筆,頓住。

“唐根生同志,唐根生同志在家嗎?”

羅慧珍是北新橋郵局的一名女郵遞員,也是建國後第一批女郵遞員,恰好負責南鑼鼓巷這一片區。

她工作積極認真,為了把信件、報紙送的更快更好更準,每天五點就出門上班,一天平均要跑黑芝麻胡同三趟。

唐根生跟她見過幾次,是熟面孔。

每天6點40到45分之間,她雷打不動會來院子裡送報紙,按她的說法,七點鐘要把所有的報紙都送到。

並且不管颳風下雨,保準每日三次信一趟報。

她是這一片最受歡迎的郵局郵遞員。

“羅姐,我在家呢。”

羅慧珍51年參加工作,去年還被評為了京城市級勞模,大了唐根生四歲。

性格爽朗,親和力MAX,跟誰都是笑臉相待。

唐根生小跑著出屋,迎出月亮門。

“有你的信,還挺厚實的,估計是雜誌……你先開啟看看,裡面應該還有張匯款單。”

羅慧珍是技術熟練工,瞅一眼戳就能分辨出信內裝的東西。

匯款單是憑證和票去郵局櫃檯辦理。

當面拆開驗收最穩妥。

羅慧珍的提醒和建議,顯得她又熱心,又全面,還避免了一些偶然事故的發生。

“真有匯款單吶,唐根生同志,您拿了戶口本和這個單子,去咱們郵局櫃檯領就行,地方在哪您知道吧……”

不愧是勞模,附贈了辦理需求和地址檢索。

這種熱心負責的勁頭,她不是勞模誰是勞模。

穿堂中院的一側,有身影一閃而逝,唐根生心頭一動,加快了交接的流程。

“謝謝羅姐,進屋喝杯水歇息一下吧?”

“不了,不了,還有好多信件要送呢,你快回去吧,記得去郵局的時候帶戶口和單子,一件都不能少呀。”

羅慧珍臨走,還不忘多叮囑唐根生一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