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仙師

第27章 摘葉

“其實,”青伶支支吾吾,“其實我想問的只是公子對‘善惡’的看法。”

說罷,她飛速瞄了一眼李昧,又接著道:“自得公子收留,這些日子朝夕相伴,青伶深感公子待人至誠,對青伶亦無半點嫌惡。可青伶深知,人終究是人,鬼終究是鬼,而人們又多以鬼為惡,所以就想知道公子對此如何看待。”

李昧目光柔和,看了看青伶,遂道:“其實,人本無善惡之分,而只有善行與惡行之別。這本就是‘道’對‘善’與‘惡’的見解。在這個問題上,人、鬼並無不同。”

“譬如林中猛虎,素以各種動物為食,那不過只是它的本性。它的行為若是發乎本性,則無關善惡。但倘若一隻猛虎不為果腹,專以屠戮為樂,那它就是惡獸。”

“人也是這樣嗎?”聽到這裡,丙兒忍不住問。

“世間生靈,皆是如此。”李昧對他說,“你們剛才不就烤了兩隻山雞吃嗎?”

“那是因為肚子餓了。”丙兒歪著腦袋,一臉回味,“而且是獵戶大哥請我們吃的。”

“那麼,你認為那位獵戶大哥是惡人嗎?”

“當然不是。”丙兒毫不猶豫地說。

“對,他不是惡人。在我們看來,他不僅不是惡人,反倒是熱忱友善之人。”李昧說,“人為造化之精,萬物之靈,可相比猛虎,卻無本質不同,不過是添了些用於約束本性的禮儀德品,多了些冠冕裝飾,亦使善惡之分更不容易區別罷了。”

“那要說孰強孰弱,老虎能吃羊,所以虎強,羊弱,是不是這樣?”丙兒又問。

李昧看了看一旁沉默不語的青伶,又解釋說,強弱對比也不能單從個頭和力量去看。因為世間萬物生生不息,彼此剋制,說到底沒有誰強誰弱之分。

“至少對那兩隻山雞來說,你便是比我還要可怕的強者。”他說。

“有道理啊。”說到吃的,丙兒一下就理解了。

“修者所謂見性,就是要了解這些天然存在的,規律性的現象。即便弱如小羊,你看這世上遍地青草,都是它輕鬆可得的食物。而老虎的生存,卻無疑要艱難得多。”

見兩個小傢伙都不說話,李昧便更為直白地解釋道:“人們通常認為,老實容易受欺負,故人人都想變強。可一旦強大,卻又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恃強凌弱之路,最終迫使另一些人來超越他。如此反覆,則善行漸遠而不可存。故以道論,善與惡,強或弱,從來皆無定分。不過是由一時之念或所處時局而論。順天應命,則善也可強;逆勢而為,則惡且必毀。”

“明白了。”青伶忽然道,“公子之意,為人當遵循本性,順勢而行。對嗎?”

“這正是我的看法。”

“公子也正是從這樣的勘徹中參悟了道?是嗎?”青伶又問。

“要真正悟道,何其不易。我只是在試著理解道的過程中有所受益而已。就像剛從咱們講到老虎和羊的例子,說起來,世間萬物皆同此理。可這世間為何會有這種安排,當你開始思考,欲究其本源,這便是問道。當你得到一個答案,便是悟道。所謂修行,其實就是不斷認知和理解這些道理的過程。理解了天地之道,理解了萬物共生一體,就能充分調動原本早就存在於天地之間,甚至早已存在於你體內,只是尚未被你發現,被你所利用的力量。”

“懂得了道理就能這麼厲害?”丙兒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這我可理解不了。”

“要不,我就用一個你能夠理解的方法,給你演示一下如何?”李昧相當瞭解地對丙兒說。

“好啊,好啊。”丙兒馬上表示歡迎。

於是,李昧便伸手指向院牆外面十步之隔一株槐樹。

“看仔細。”他說。

接著,便見他伸手拈指輕輕一勾,那樹上便有一片鮮嫩葉子掙脫樹枝,如牽線的風箏,飄飄悠悠飛入手中。

“哇。太棒了。”

丙兒拍手叫絕。

他說他早就十分羨慕師兄們凌空御劍的絕活,卻一直不解其理。

“公子,請你這就跟丙兒好好講講這裡面的道道。”

“我方才不已說了。”李昧公子微笑道,“天地萬物,實為一體。無論是凌空御劍,還是隔空取物,要成此術,皆先得參悟這最為基本的道理。一旦明白此理,當你又具備足夠的靈力修為時,便自能駕輕就熟,輕鬆御物於方寸之間。”

“我就想像公子一樣,也能伸手就摘取一片樹葉。”丙兒忙說。

“你還不行。”李昧笑笑說,“你體內尚未積蓄起足夠靈力。”

“唉,總之還是修為不夠。可我就想不明白,即便有了靈力,隔著這麼遠,又能如何夠到那片葉子吶。”丙兒嘟起嘴說。

“這個嘛,我可以給你打一個比方,或許這樣就容易理解了。”

接著,李昧便問丙兒知不知道魚兒生活在哪裡。

“當然是水裡。”丙兒說。

李昧又問:“魚兒可以在水裡自由遊動,當它游到哪裡,那麼你看見那裡的水便分開為它讓道了嗎?或是說,你看見水裡有專供魚兒經過的通道嗎?”

“當然沒有。”丙兒說,“水會流動,無孔不入,哪能空出條道來呢。”

“沒錯,”李昧說,“水裡既沒有通道,也沒有縫隙,但魚兒卻可自由來去,不受阻礙。人在天地間,其實就跟魚兒在水裡一樣。魚兒在水裡隨意遊走,不會感覺被困,就跟我們可以在地上隨便走動一樣,也不會感覺有任何不便之處。所以,道師祖說,我們其實跟魚兒處境相同,只是我們存附於另一種形態的‘水’裡。雖然感覺不到,但其實並沒有多大區別。”

“等等,公子。你是說,我們也在水裡?”丙兒詫異地問。

“為什麼不是呢?”李昧忽然再次抬頭望向天空,像是自言自語地說,“我們臨淵觀魚,而那些更加聰明的神靈,難道不也在如此看著我們?”

“我知道,我知道。”丙兒馬上又明白了,“公孫夫子說,太師公就在天上看著我們。”

“是啊,在他們眼裡,恐怕我們也跟水裡的魚兒一樣呢。《四水摘注》上記載,東海之東有一種比船還大的魚。它張開嘴,百尺之外的魚蝦都會被吸過去,成為它的食物。隔空取葉,其實就跟那大魚張口吃東西一樣的道理。只不過,力道運用須更為巧妙。”

聽到這裡,丙兒若有所悟。

他舉起雙手,手心手背來回翻看。

懵懂中,他感覺後背那根隱約有些成型的“繩子”,似乎悄悄抽緊了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