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幾山寨議事廳就在蓮蕊那個屋子的背後。
我和爺爺進去的時候,看到大廳裡面整齊地擺放著兩排桌椅,上面分別坐著幾個長老模樣的人,正在商量事情,看到我們後都友善地點了點頭。
估計是聽到我和爺爺進來的動靜,桌椅盡頭屏風後面有聲音傳出來:“龍王和小龍王來了?還請快快上來!”
很快從裡面過來一名青年將我和爺爺引過去。
只見屏風後面有一個臥榻,臥榻上,一個高鼻深目的中年男子半躺在上面。
不用猜這就是山寨頭領索馬頭人了,再仔細看,我倒吸了一口涼氣,他的左臂沒了,蓮蕊正在給他喂藥,補火畢摩也在。
“這次多虧了龍王相救,否則我這條命也要交代在山裡了!”索馬頭人掙扎著想坐直起來。
爺爺阻止他道:“索馬你這說的什麼話,要不是因為我大意,你就不用失去這條手了!況且你們還救了我孫子他們幾人的性命,說起來該慚愧的是我才對。”
雖然我從小在南邊縣長大,但我第一次來這裡,此時此刻,我不知道該說什麼,腦海裡只有三個字:好尷尬。
蓮蕊心情不好,和我們點點頭打過招呼後就沒有再說話,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抹著眼淚。
幸好這時補火畢摩說話了:“呵呵,行了,大家都是朋友嘛,不用相互客氣了,索馬這不是沒事麼?修養一段時間就行了。我們彝家男兒,少一隻手照樣是雄鷹!現在還是先把小龍王的朋友治好,你們才好進行下一步的計劃吧?”
“對,現在要把畢摩儀式辦好!在這之後,還要麻煩龍王再出手救一次山寨!”索馬頭人看著自己的斷臂,雙眼射出寒光用力說道。
我怕又冷場,把我一直想問的問題說了出來:“額,那個,縣城裡的人說的鬧鬼是怎麼回事?”
索馬頭人愣了愣,道:“鬧鬼?他們說的是‘撮阻羿’吧?我也並沒有趕走那些遊客,是他們自己以訛傳訛把自己嚇跑的。”
“撮阻羿”?那是什麼玩意兒?
爺爺用慈祥又帶一點戲虐的目光看著我說道:“乖孫,做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啊。”
我看蓮蕊也在朝我這邊看過來,唉,爺爺貌似在這裡威望挺高的,身為他的孫子,在美女面前顯得無知,太尷尬了。
我覺得我四年的考古白學了,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補火畢摩解釋道:“這是彝家古籍上才有的東西,不知道也很正常,在漢代以前,古代彝族的喪葬方式主要是石棺之俗,漢代以後突然改為火葬,我估計就是因為這個‘撮阻羿’。”
補火畢摩頓了頓,接著說道:“古籍《論撮阻卻必杓》說:‘撮阻杓阿餘,撮阻細產了,火葬的底啊!’意思就是:‘吃人的鼻祖名阿餘,吃人的就隨著他產生了,火葬的制度也興起了。’”
聽到這裡我明白了,也就是說,彝族先民原行土葬,後來有種叫“撮阻羿”的人產生,所以就改行火葬了。
“那這個‘撮阻羿’在哪裡?”我問道。
“呵呵,這個不急,小龍王,就在發現你們的地方不遠,等治好了你的朋友,再去看也不遲,反正你們也要路過那裡,就在額覺羅洞。”索馬頭人因為斷臂上傳來的疼痛,微微皺著眉頭說道。
我心裡在默默為白白付出的燒烤而心疼,請那兩個老鄉吃一頓燒烤就換來一個鬧鬼的流言,顯得我特別沒有文化的樣子,鬱悶。
好吧,等治好大種馬咱們就出發!
正好這時有人來議事廳通知大夥,畢摩儀式已經準備完畢,可以開始了,蓮蕊攙扶著索馬頭人,和我們以及眾長老一起往場地走去。
在路上補火畢摩專門為我們解釋了他治療種馬的方案。
撓中種馬屁股的那具陰陽屍,是一種類似“冤孽”的存在,屍毒非同小可,尋常的解毒方法是不行的,所以補火畢摩用了一種名叫“瓦布友”的草藥,將已經進入血液迴圈的屍毒重新集中起來,控制在受傷部位。
這個過程需要兩到三天,之後必須馬上治療,否則屍毒將完全徹底爆發,神仙也難救。
當然,這些事情是沒有告訴種馬的,不然種馬估計會鬧著馬上去醫院切屁股。
要徹底清除屍毒,還需要用到一種叫做“號烏宰莫”的草藥。
此藥是用糯米草根、紫草根等5種植物藥粉末製成,解毒散瘀、消腫止痛的功能及其強大。
具體方法是將“號烏宰莫”塗抹中毒者全身,然後需要中毒者在高溫環境下儘量做誇張的肢體動作,向前奔跑,在這個過程中,屍毒會隨著肢體運動,從被控制住的地方慢慢散發到全身。
“號烏宰莫”這個時候就開始發揮作用了,它能將散佈到全身的屍毒都“抽出來”,但這可是屍毒,處理不好還是會傷到人,沒關係,“號烏宰莫”和屍毒一結合就會變成燃點極低的另外一種東西,高溫環境下,會發生轉瞬即逝的瞬燃,週而復始,屍毒就能徹底清除乾淨了。
也不知該說種馬的運氣好還是不好,畢摩儀式就能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高溫排毒環境。
那場景,想想也覺得,太棒了!
我們走到畢摩儀式場地的時候,就算之前我腦補了好幾個可能的畫面,還是被震撼了一把。
深山中的馬幾山寨,皓月當空,漫天星斗,樹影婆娑。
這裡有點像山丘中的小盆地,山丘上各種S形的長龍火把連綿不斷,將畢摩儀式舉行的場地團團圍住,至少有上萬人參與才能造成這種效果。
場地裡面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配合種馬的治療,無數巨大的柴堆將祭棚搭建成了一個賽道的形狀,這裡就是即將開始的作畢之所。
忽然遠處傳來悠長的號角聲,只見補火畢摩手持畢摩經,緩步走向中央,他身披法衣,頭戴法帽,手持籤筒,間或搖動神鈴、神扇,召喚來自石姆恩哈(天地之間,靈魂的歸處)的聲音。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正宗的畢摩儀式,確實非同反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