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斧的長度不能太長,否則影響站列,也發揮不出近戰的效果,太短的話在面對敵人時也沒有優勢。
他選取一米的長度和三斤左右的石斧頭作為標準,斧的木柄也塗上一層防腐的漆。
在組裝長矛、石斧、長戈的時候,王明在這些連線部位塗上魚鰾膠,使武器更加堅固,更不容易脫落。
製造這些石制武器並不難,部落人有豐富的經驗。
他在工具作坊旁邊,再次搭建一個類似四合院的竹棚作坊,並在各個工場中挑選出擅長編藤、紡織、打磨工具的族人,總共五十人,其中還有部分十來歲的孩子作為學徒工。
而這個作坊便是部落的兵工廠,專門製造矛、戈、斧、盾、弓、箭、投石索、石球、骨匕等武器裝備。
五十個工人在這個工場裡面學習造武器,王明培訓他們,告訴他們關於漆、魚鰾膠、各類武器製造方法與優缺點,並且教導他們使用度量衡和阿拉伯數字,和需要記錄的字。
在培訓五天後,他們很快就投入到生產當中,而王明也開始弄主武器外的副武器。
副武器是相對於長短兵器、投射武器外的武器,主要用於手中武器丟失的情況下,用於防身的武器,而且要便於攜帶。
王明選取一種用腿骨打磨而成的骨匕作為防身武器。
他將一截腿骨打斷,並用石灰水浸泡洗淨,將其打磨出尖鋒,在把手處用獸皮纏繞,再用鹿皮造了一個皮套。
他來到訓練場,將兩件羊皮裹在草人身上,拔出骨匕用力往草人的身上刺去,骨匕穿透兩層羊皮,刺入草人身上,足足有四厘米深。
“不錯。”他滿意的看著骨匕,“以後給每個戰士都配備一把骨匕。”
回到兵工廠時,工人們已在如火如荼的製造兵器,有人在打磨石器、有人在給木材上漆、也有人在編織柳盾...
木魯看到王明踏入門口,就連忙迎了上來。
“族長,造石矛和石斧的材料很短缺,我們是到外面收集,還是與別人換呢?”
“你們先造盾和這種骨匕!”王明將試驗好的骨匕遞給他,“造兩百個這樣的骨匕,告訴養殖場的人,以後留下牲畜的腿骨!”
木魯接過了骨匕,又問道:“漆也很缺,柳盾容易壞,要不要上漆?”
漆的產量很低,而且塗在柳盾上的效果並不好,盾牌護甲等裝備必須用桐油刷。
“以後的漆先用來制弓,剩下的用來制長短兵器。”
“還有,我們造長短兵器的木材是從木鳥氏族換來的,他們的木材呈白色跟我們這一帶的樹木不太一樣,我是用自己的,還是用他們的?”
“用他們的,他們的木材是白蠟木,適合造木杆。”
“可我們的木材和石料都很缺。”
“我知道了,再過段時間就是貿易的日子,他們各個部落都會過來,到時候跟他們換就可以了。”
說罷,王明就喊來了魚弓,讓他帶著樣品到各個氏族去,給各個氏族說一下玄鳥族需要的材料,石鳥氏與木鳥氏的材料都很好,直接從他們那裡進口回來再加工就可以了。
現在是石器時代,各個部落的材料都是天然的,只需找到合適的材料就行了,沒啥技術含量,不像玄鳥族的魚鰾膠和漆這些材料,需要一定的技術與知識才能造出來。
在魚弓出發後,王明拿出了之前收購回來的鹿角。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