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第85章 制式兵器

他拿起一柄長矛,從列陣到刺殺都演示了一遍,並認真的研究著。

就在他做完一個刺殺動作,回收長矛的時候,才發現長矛的末端是抵在地面上的。

這樣就產生摩擦,在充滿泥巴碎石的野外,人們肯定會將長矛豎立起來,久而久之長矛的尾部就成了損壞最嚴重的部位。

他又拿起石鋤和骨鏟模擬勞作的過程,這兩樣工具的頭部較重,人們在用完之後肯定會將它們頭部朝下襬放,所以木柄尾部就不會造成損耗。

“對對,肯定是這樣!”

想明白一切後,他就精神起來,他甚至回憶起前世看過的古代戰爭片,那些長柄朴刀、長戟、長矛等長兵器的尾部,都有一個用金屬鑄造的鐏。

他又拿起一根根不同長度的長矛研究起來。

所謂一寸長一寸強,長兵器通常是越長越好的,但不能超過自身身高的三倍。

目前這批原始石矛的長度最長只有三米,奇怪的是越長的長矛拿起來就越不順手,發力越難,所以這一帶的部落的長矛最長只有三米。

又到倉庫裡找到一批剛從木鳥氏族換回來的木材,這些木材的材質較堅韌,已被加工過,杆身也較為筆直。

他拿起一根四米的長杆,並在木杆頂端綁上一個矛頭,又拿起一個柳盾,模擬作戰時用長矛刺殺敵人。

他發現拿起長矛時,長矛有一股往前面下壓的力量,他很快發現這是配重的問題,怪不得部落人的長矛都做不長。

就是槓桿原理,前面杆越長、矛頭越重,後面的尾部就越輕,所以就失去平衡,他在尾端綁了一塊石料才使得長矛平衡,舞動起來順手多了。

於是他把軍隊使用的長矛的長度定為四米,這樣在與其他部落作戰的時候就能擁有優勢。

他又在一批石制矛頭中,選取了二十五厘米長、最大寬度為十厘米的材料作為標準矛頭。

選定這些標準之後,他便用竹簡記錄下來。

他決定先用現有的材料造五根長矛。

這批四米長的木杆已被刮皮,表面光滑而緊密,那些節骨眼也被削得很平整,整體上沒什麼問題,木鳥氏不愧是擅長加工木材的部落,王明對這批木材很滿意。

他和族人在矛杆上刷了一層漆。

在木杆的一頭削掉一部分,用麻繩穿過石矛頭一個孔,將矛頭與長矛杆緊密綁在一起。

接下來就是造長矛的末端,他選取一種二十厘米長的石料,是一塊未開刃的矛石料,並將其與長矛末端捆綁結實,這樣的部件叫矛鐏。

最後製得一種擁有鐏、長四米的石矛。

長矛的杆身被黑棕色的漆覆蓋,表面光滑而又緊密,可以防黴防水,增強了耐久度。

他在村寨後面的訓練場上,以一個草人為目標。

他左手持盾,右手持矛,在三米開外,對草人進行刺殺,很快就將草人的全身刺了一遍。

他發現配重後的長矛在刺殺中更為平衡,而且更加精準,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很成功的發明。

但是,他很快發現長矛的缺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