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第47章 陶輪水缸

隨著陶輪的轉動,陶胚也被磨得渾圓渾圓的,不一會兒,一個圓形的陶盆就出現在眼前。

“族長,這個陶器好圓。”

“我們以前都做不出這樣圓的陶器。”

族人看著王明用陶輪製陶,這種新奇的手法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

先進的製陶技術,不但可以將陶器製得更圓更精美,還可以大批次地生產,甚至因為有了竹尺,做出來的陶器的大小都是固定的。

“你們也試試!”

製得一個陶器後,王明便開始手把手指導族人使用陶輪製陶。

雖然這只是手動的陶輪,但也能大大提升部落的人制陶的速度,玄鳥族現在的製陶技術,從以前的粗放型,慢慢向標準化轉變。

用陶輪製陶的技術並不難,部落人很快就掌握了要領。

王明也開始用大型陶輪製造大陶缸。

這是部落第一次製造大型陶器。

製陶缸的方法與制小陶器的方法大致相同,但需要更多的材料,技術上也更難一些,還要兩個人以上配合。

一名男人推動大陶輪,王明拿著陶泥一點點盤鑄出陶缸的形狀。

最後他造了一個直徑約一米,高約一米的大型陶缸。

用繩子一點點割下缸底部的泥巴,待陶缸乾透了些,人們就將這個陶胚,小心翼翼地抬到大棚下晾乾。

人們找來用木炭與粘土泥沙混合製成的釉,塗抹在陶器的表面。

他對這種釉一直不滿意,因為燒製出來的陶器的釉層並不好,還有滲水的現象,他造大陶缸就是用來儲存大量的水,一直滲水怎麼行?

大型陶缸除了可以儲存人和牲畜的用水之外,還有最大的用處是儲藏糧食。

日後部落實行私有制,糧食分發給每家每戶,就需要用陶缸來儲藏糧食。

用陶缸儲存糧食能夠減少糧食黴變,再加上平日放一些生石灰進去,糧食存個幾年不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十數日後,這批陶缸被燒製出來了。

“真重!”

族人吃力地將這批剛燒製出來的陶缸搬出來,王明將它們灌滿水。

陶缸的表面有一層淡淡的釉層,等了半天,它們又開始滲水,雖然不多,但王明也不滿意。

“得找到釉料才行!”王明皺起了眉頭,“這樣的陶缸只能用來儲存糧食,並不適合存水。”

倒不是他要求太高,只是到目前為止,部落裡最好的陶器也只能維持一兩天不滲水。

製陶並不是找泥巴造個型,用火一燒就成的,釉料的配比也很重要。

王明回到村寨,找到了部落的石正,並表示想找一種像沙子的石塊。

石正在一堆石料中,找到幾塊白褐色的石塊遞給王明。

“族長,是不是這種石頭?這種石頭雖然形狀比較長而扁,但沒有其它岩石好加工,我們都不太願意用它們造石器。”

在族人的眼中,這種石頭比較脆,人們在砸石的時候很容易將其砸壞。

這是一種很次的石材,只有在沒找到好石材的情況下,才會將它們加工成石器工具。

但是,王明一看到你這種特別的石頭,就覺得它們不簡單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