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第60章 三年之秋

今年是王明穿越而來,經歷的第三個秋天。

田野上都是豐收的景象,農作物長得很好。

玄鳥族關停了所有作坊,所有人全心全意的去搶收糧食。

除開耕種與秋收,平日一個男人只能管理二十五畝地,四十個男人在今年耕種了一千畝田。

一千畝地其中有五百畝種植了玉米。

在觀察了今年玉米的情況之後,王明確認玉米並沒有減產。

他按照上年收穫的經驗,一畝玉米產七百斤糧食,也就是說今年這五百畝玉米能收穫三十五萬斤糧食,這些食物已經足夠成為四百口人一年的口糧有餘了。

“不愧是高產作物,玉米真厲害。”王明在竹簡上寫下估算的玉米產量,不禁發出感嘆。

接下來,他又去看了土豆田,土豆已經繁殖了一百畝,估計今年的畝產能達八百斤,也就是說將有八萬斤土豆進賬。

花生、大蒜、辣椒,各種了二十畝,大概能各收穫到兩萬斤。

今年春季收穫的一千多斤麥子,全下種有五十畝地,現在這五十畝地保守估計產量能有一萬斤。

平均一畝地需要二十斤種子,這一萬斤麥子能在冬季種植五百畝地,剛好可以在採收玉米之後,種下這些麥子。

除了高產作物之外,原始作物黃豆也種了一百畝,但畝產只有六十斤左右,也就是說只能收穫六千斤黃豆。

而種下的苧麻田有五十畝,王明根據今年的觀測與統計,他計算出一畝麻田能產十六斤麻縷(纖維)。

而製造一件普通的衣物和一條褲子需要兩斤麻縷,王明規定了一米寬乘以兩米長的布為一匹布,一匹布可造一套衣褲,五十畝田產八百斤麻縷,也就是四百匹布,能造四百套衣物。

“紡織作坊有一百人,四十人漚麻紡線,四十人織布,二十人縫製,他們一個月能織四十匹布,造四十套衣褲。”

王明一算,按照部落現在的生產力,一個百人的紡織工場一年要消耗斤千斤麻縷,加上麻繩之類的消耗量,至少需要一千二百斤。

“一千二百斤麻縷,需要種七十五畝地,那我種一百畝麻田。”

王明打定注意,將麻田的數量擴大到一百畝。

他又來到了菜田邊。

這裡種植了蘿蔔、白菜、韭菜、莧菜、蔥、芥菜、葫蘆,一共一百畝菜田,這塊菜田並不需要採收,但每日都會有族人過來採摘回去做菜。

還有五十畝是藥田,種植板藍根、何首烏、當歸、甘草等藥物。

但這些藥物成材的年份較長,除板藍根外,其它藥材生長得特別慢,估計要等兩三年後才能採收,不過王明也很欣慰了,至少能保證日後藥材不會缺。

現在部落只有四十個男人日常管理一千畝地,這已經是很極限了!

若是要增加五十畝苧麻,要麼增加種田的人,要麼減少其它作物的種植面積。

思前想後,王明乾脆把一百畝土豆削減為五十畝。

這樣每季度能產三萬斤土豆作為平日的副食,在急需糧食的時候,又能保證有足夠的種子,去大規模種植這種產量大、生長週期短的土豆作物。

土豆什麼都好,就是儲存時間較短,不適合作為戰略儲備糧食。

隨著人們將田地裡的莊稼收穫上來,大量的食物讓部落人感受到豐收帶來的喜悅。

今年收穫的糧食實在太多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