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醒來的時候已是第二天的中午。
他姐玄芸送來了午餐,吃過一頓土豆羊肉玉米飯後,他就趕去村寨的東邊。
村東頭有新建的幾個工場,還有安置青鳥氏族人的新村子。
新村子與工廠是直接建在野外的,現在並沒有任何的防禦柵欄。
兩族的巫與高層在這裡清點人數。
玄鳥氏巫在地上豎了兩根木棍,她將繩子掛在上面,然後在那裡打結,不同的繩結形狀、個數與大小,代表著不同的數字。
王明到目前為止,也弄不懂部落人這種用繩子運算的規律,他只能簡單的認識一些結繩代表的數字,這玩意完全沒有阿拉伯數字或者漢字好使。
王明問道:“巫,青鳥氏有多少人?壯年男人、壯年女人、老人、孩子,各多少?”
“壯年男人有一百零二個,壯年女人一百五十個,老人六十個,孩子二百個,其中六歲以上的孩子有一百個。”巫一邊打結解結一邊說道,“我在算他們現在共有多少人,你先等一下。”
王明皺眉,連撿起一根木棒在地上快速算了起來。
“壯年男人102個,壯年女人150個...”
不到一分鐘的功夫,他就計算出青鳥氏族現在的總人口。
“一共512人!”
王明拿起竹簡,將青鳥氏的人口資料寫了上去,同時他還寫上二十個女戰俘和十名男戰俘。
玄鳥族原來有三百七十人,加上青鳥氏族,現在總人口達到八百八十二人,再加上三十個戰俘,玄鳥族現在的總人口達到九百人。
王明將青鳥氏族人分成一百五十五戶人,也就是說要蓋一百五十五個居草屋和幾個存放工具和糧食的草屋。
“酋長,你...怎麼...那麼快就算出來...”青石族長驚訝的看著王明。
“這是四則運算中的加法。”王明回道。
部落人現在的知識水平非常低下,基本上是文盲,只有巫和少部分人會一些古老的繩運算,還非常麻煩。
王明算得青鳥氏族的人口資料後,又回到自己的草屋裡。
他拿出統計田產、統計作坊工人的竹簡資料。
現在部落的總人口達到九百人,耕地的調整、分配族人勞作,都是必要做的,萬一糧食種少了,就會面臨饑荒,那就麻煩了。
他的門口有一塊平整的陶板,大概有半平米大,這是他專門燒製出來用於計算的器具。
他拿起一塊有顏色的石頭在這上面計算起來,若是寫錯了就用皮毛擦掉。
這年頭,沒有電燈,也沒有桌子、更沒有紙筆,他只能用這個方法在屋外面進行書寫計算。
“九百口人,一年需要66萬斤糧食,我們部落的糧田實行玉米與小麥輪作,一畝地兩季產糧900斤,也就是說,至少需要種732畝地,那我種八百畝糧田,這樣就有多餘的糧食存起來,應對一定的風險。”
“也就是說從原來的五百畝糧田增加到八百畝。”
“一百畝菜田能供給四百人吃,現在增加五百人口,菜田得再增加一百二十五畝。”
“一畝麻田產16斤麻縷,能制八套普通麻布衣褲,一人一年穿四件麻布衣,九百人口需要種植450畝麻田,加上製作工具使用的麻縷,需要種600畝麻田。”
“還有藥田、土豆的種植也得翻倍...”
...
王明一算,他發現部落至少要增加一千二畝田,維持九百人口的生活需求,要有兩千三百畝耕地,而耕種兩千三百畝地則需要九十二個男人。
他決定發動族人在村寨附近開墾田地,爭取在春季來臨前開墾出足夠的田地,兩千三百畝地大概是1.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