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氏族到帝王

第43章 水泥磚窯

王明從每個磚窯取出兩塊磚,試了試硬度,它們都發出清脆的聲響,就是不知道會不會被水泡爛,如果質量不行,下大雨一淋,蓋出來的磚窯就廢了。

他拿著這些樣品磚來到河邊,將其泡在河裡。

等了大半天再取出來,他發現這些磚都沒有被泡爛,就是磚的硬度降低了不少,不過,這樣的磚也是合格的。

“族長,貝殼帶回來了,你看夠不夠?”

“暫時夠了。”

兩族人帶著貝殼回來,王明讓他們把貝殼搬到磚窯裡面,然後又說道:“你們到河裡撈幾籃沙子回來,記得要挑乾淨一些。”

沙子在河裡十分普遍,基本上在近河邊用藤籃隨便一撈就有不少沙子,但也會有石頭與雜草樹枝。

兩人前去採挖沙子,王明繼續處理這些貝殼。

他從簡易磚窯裡取出裡面的磚塊,然後又開始架木柴,並且將貝殼倒到裡面,又添上木柴在頂部,然後在底部點燃木柴,磚窯開始冒起大量的火。

他一共燒了十窯。

等到大火熄滅的時候,他從這些磚窯裡撿起一個個被燒得發白的貝殼螺殼,並用陶盆收集起來。

他拿起這些殼類仔細檢查,確認全部燒成白灰。

然後他到河邊打了一罐水,將水倒入這些陶盆裡面,裡面的白色殼遇到水就發放出大量的霧,並沸騰起來,最後在底部變成白色的沉底物。

“貝殼是由碳酸鈣組成,而且螺貝殼都比較薄,煅燒起來比石灰岩容易多了。”

“這些就是熟石灰!”

王明向圍觀的族人介紹著這種新物質,並且告訴他們煅燒貝殼和煅燒石灰石都能夠生成生石灰,生石灰遇水就會變成熟石灰,他教了他們不少知識,儘管他們還不是很懂。

“族長,沙子挖回來,你看看可不可以?”

兩名族人搬來兩籮沙子放在地上。

這些沙子是標準的河沙,雖然裡面還有一些泥巴,但沒有石頭與樹枝等大塊的雜質。

“好!不過可能不夠,你們再去挖一些沙子和再收集幾籮貝殼回來。”

王明滿意地點了點頭,取來一個藤籃裝滿熟石灰,然後倒在一個空地上。

又用這個藤籃裝了三籃粘土倒進去,又裝了五籃沙子倒進去。

按照一比三比五的比例,將這些東西混合起來,值得粘合劑,也就是古代三合土的一種,具有很好的粘合性,也就是古代版水泥。

於是他用這些粘合劑和磚塊開始砌一個磚窯,磚窯的原理與構造與簡易磚窯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大磚窯採用了粘合劑,可以將窯蓋得更大更結實。

王明用一個小藤籃裝著粘合劑,用一個小骨鏟作刮泥刀,他拿著磚塊開始砌磚窯,族人們圍了過來觀看他的偉大壯舉。

他也是一邊砌磚一邊教導族人建築,並且讓他們幫忙搬磚搬灰。

有族人覺得自己學會了,也取來工具嘗試砌磚,變成一個個工地民工。

砌磚窯要注意的地方那些是底部用於燒木柴的進火口,不過有了灰漿就容易砌了。

他們砌了一個長十米、寬五米、高兩米的大磚窯,這個大磚窯還分成三個格,既可以燒少量的磚,又可以燒大批次的磚。

它一共大概有七十立方米,一次可以燒出三萬五千塊磚。

這個磚窯除了可以燒磚外,還能燒製瓦片。

十數日後,他們燒製了第一批磚,並且把這批磚運回村寨那邊的碼頭,他要開始造陶窯。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