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石圭族長鬆了一口氣,同時心中竊喜,“對了,我們沒有多餘的糧食換給你們,上年秋祭你們說要石磨,我就帶了石磨過來,還有制石磨用的石料。”
王明一聽,頓時樂了,部落正缺這種能加工糧食的工具。
“好,給我們看看你們的磨。”
石圭族長帶著王明來到岸邊,並道:“就在這裡了。”
只見竹筏上擺放著一籃籃的石器,石鳥族人將這些石器搬到岸上並倒在地上。
石圭族長親自將石器配套擺放,讓玄鳥族人好辨認一些。
這種石磨多是由石棒與石板組成的原始石棒磨,也有一些是用石臼與石棒配套的石器。
這兩種石器雖然其外表較為粗糙,也十分笨重,但在原始時代,它們卻是加工糧食的重要工具。
而且在沒有金屬工具的條件下,它們是全靠人工一點點鑿出來、打磨出來,非常費時費力。
玄鳥族雖然也有幾個人善於磨製石器,但那些人還得修造其他工具啥的,三百多人口的玄鳥族,實在分不出太多人手去造石磨。
“你們的石磨很好,二十個陶碗換一個如何?”
這種石器的製造較為麻煩,基本與石鋤的價值是同等的,王明也不好壓價。
二十個陶碗不過是一個參考標準,讓雙方心中都有一個大概的數目,若是兌換成陶罐、陶鍋等大型陶器,所需的陶器會更少。
石鳥族人答應這個報價。
三百多個陶器換了出去,換回來六十個石磨。
那些石料並沒有成交,王明跟石圭族長說,以後就不要帶石料了,用成品石器交換。
換到這麼多陶器,石鳥族人心裡早已樂開了花。
王明打算將製造石斧、石鋤、石磨等工作承包給石鳥族,部落留下兩人平日修修石器農具就行了,日後要是造出金屬工具,大部分的石器也是要淘汰的。
於是他吩咐族人搬來兩大籃的生石灰和兩籃玉米,說道:“石圭族長,我想要二十把鑽孔石斧、二十把石刀、十個石鋤。”
“玄鳥氏,你這是?”
石圭族長有些懵了,他現在除了石料,可沒有其他東西換這些物品,尤其是那些叫玉米的糧食,是他從來沒有見過。
王明又問:“石圭族長,你們不是需要生石灰嗎?”
“是啊,可是你們又不需要石料...我想著回部落一趟再過來...”石圭一臉為難,“而且,你這種米是...怎麼種的...”
“這叫玉米,種出來的玉米比大豆和黃米多很多。”
王明說著又將種植玉米的方法,以及玉米產量大等優點如實道給給石鳥族。
“真的?”
石圭族長感到很不可思議,他根據王明的描述,大概得知這種玉米作物只需好好耕種就能種出比大豆或者黃米多出百倍的收益(比刀耕火種)。
石鳥族人聽到是鳳鳥神傳授給王明的高產糧食,也是半信半疑地盯著王明,他們的心情十分複雜。
看到他們愣住那裡,王明又問道:“石圭族長,你們部落應該有我說的石器吧?”
石圭族長點了點頭,石鳥族內確實有不少石器,只是沒有帶出來而已,畢竟還要用來跟別的部落換物。
王明說道:“我讓人跟你回去換,你們就不用多走一趟了。”
“好的。”
石圭族長也覺得行得通。
王明拿出一根打著結的繩子,說道:“不如這樣吧,以後春祭前的五日,你就到我們玄鳥族換物如何?就像秋祭到丹鳥氏那邊換物一樣。”
“這個就叫春貿,怎樣?”
春祭換物一直都存在,只是規模沒有秋祭那麼大,也是由各個氏族自發性的,是比較散亂的貿易行為。
這是因為秋冬期間外面的植物變少了,很多人會留在部落裡造工具,到了春季就有多餘的工具去跟別的部落換物。
石圭族長跟族人商量之後,考慮到石鳥族在春季確實有不少多餘的工具,便答應參加明天玄鳥族舉行的春貿。
王明派人跟隨石鳥族回去換石器,由於魚鳥族也在石鳥族的方向,魚弓在換完物後還會到魚鳥族去換物,是用陶器與生石灰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