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元旦,他就雷厲風行地安排向陽集團的會計開始核算賬目。
為了確保賬目的公平、公正、公開,消除大家的疑慮,他特意把大隊的王會計以及每個小隊的會計都召集到一起,共同參與核算工作。
說是邀請,倒不如說是“強制徵用”。
因為向陽集團這一年的業務範圍不斷擴大,賬目繁多複雜,僅靠集團自己的會計,要完成核算工作,速度實在太慢,而且也難以保證準確性。
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裡,會議室裡始終迴盪著噼裡啪啦的算盤聲和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會計們坐在長桌前,眼睛緊緊盯著賬本,手中的算盤珠子飛快地跳動著,臉上露出專注的神情。
當最終的核算結果出爐時,擺在一眾會計面前的,是一串令人瞠目結舌的資料。
儘管大家在核算過程中已經對集團的盈利情況有了一定的預估,但看到最終的數字,還是忍不住紛紛倒吸一口涼氣。
“嘶……”“嘶嘶……”“嘶嘶嘶嘶……”驚呼聲此起彼伏,在會議室裡迴盪。
這些平日裡只負責小隊賬目核算的會計們,何曾見過如此龐大的財富資料。
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社隊企業,竟然能夠創造出如此驚人的經濟效益。
有人懊悔地用拳頭捶打著自己的大腿,嘴裡不停地喃喃自語:“早知道這麼賺錢,我就是砸鍋賣鐵,四處借錢,甚至去借高利貸,也得多多入股啊!”那些沒有入股的社員,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賬本上的數字,眼神中充滿了後悔和不甘。
他們不停地在心裡責怪自己,當初為什麼那麼猶豫,為什麼不相信李肆民的能力,為什麼要和李老三作對。
人家李老三雖然年輕,但卻有著非凡的才華和領導能力,自己怎麼就那麼短視,認為他辦不好企業,賺不到錢呢?有的甚至急得直跺腳,恨不得立刻跑到李肆民面前,苦苦哀求他網開一面,讓自己也能入股,分享這份豐厚的收益。
然而,大家心裡都清楚,經過這一年多的相處,他們對李肆民的性格和做事風格太瞭解了。
這個年輕人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有著堅定的原則和果斷的決策力,做事雷厲風行,說一不二。
當初自己沒有選擇信任他,沒有跟著入股,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機會已經錯過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享受分紅的喜悅。
李肆民看著眾人的反應,心中早有預料。
他之所以大力鼓勵大家入股,就是想要形成鮮明的對比。
正如他所想的那樣,“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只有讓那些當初猶豫不決、甚至反對入股的人深刻地感受到後悔,才能讓那些信任他、支援他、跟著他一起幹的人真切地體會到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從而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優越感。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
當初你對我愛答不理,現在我讓你高攀不起!”李肆民在心裡默默地想著,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
“好了,大家核算一下,三分之一的利潤用來分紅,剩下三分之二的利潤用於擴大生產……”李肆民的話剛一出口,現場頓時像炸開了鍋一樣,議論聲、爭論聲此起彼伏。
“天哪,分紅居然有三成,李老三……咳咳,李隊長是不是瘋了?”有人驚訝地張大了嘴巴,眼睛瞪得圓圓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隊長,您可要三思而後行啊,利潤一下子分掉這麼多,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可不利啊!”也有人憂心忡忡地勸說道,臉上露出擔憂的神情。
“李隊長,少分點吧,我寧願少分點,也不想影響向陽集團的發展!”一個聲音突然響起,但立刻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駁。
“拉倒吧,你好像壓根就沒入股,不讓分紅,是不是害怕心理不平衡!”
“哼,你倒是入股了?十塊錢也算入股?”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得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
李肆民並沒有立刻阻止他們,而是面帶微笑地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他知道,只有讓大家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緒,才能更好地凸顯出股東的優越性,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信任他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他看來,誰信任他、支援他,誰就能得到更多的回報;而那些曾經對他心存疑慮、甚至反對他的人,也只能在一旁暗自後悔。
這不就是“信民哥,得紅利”的真實寫照嗎?
等大家的情緒稍微平靜一些,李肆民清了清嗓子,提高音量說道:“咳咳,大家安靜一下!各位,其實也分不了多少錢,別看咱們今年掙了一點,但股份多啊,我大致看了一下,每股也就能分個十來塊,不用大驚小怪,真的沒多少!”
此言一出,一眾會計們面面相覷,臉上露出無奈的神情。
李老三,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麼?一股就能分紅十來塊,這還叫分不了多少?在那個物資匱乏、人們收入普遍微薄的年代,十來塊錢可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足夠一家人改善好一陣子的生活了。
沒錯,向陽集團確實賺得盆滿缽滿,就連李肆民自己都沒有想到,在這個特殊的年代,做生意竟然能獲得如此豐厚的利潤,盈利整整是投資的三倍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