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三路欣然應允的時候,他已經不知道自己將踏上的將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雖然按張角所說,逢亂世一切從簡,但張之道回房後依然高興的給他講解起了,道家講究的正統傳承法脈。道家謂之“天地布氣,師教之真,真仙登聖,非師不成,心不可師,師心必敗。”的道理。
在道門中人,特別是張之道看來,“拜師”是頭等大事,修真仙的道路上,沒有師父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嚴格來說沒有師承、沒有師父就不算入門。修真的人認為不是門裡出身的,通俗地講就是“非正統”或者“無道統”。
張三路結合看過的電影、電視、小說,對這點倒是十分贊同。先不管是不是正統,光是宗門的名字就可以作為倚仗了。比如如果和別的修行者鬧矛盾,最好解決的就是先擺師承、擺出生、擺宗門,如果宗門強勢,門人眾多,遇到的敵人即使再厲害也會有所顧忌,怕打了小的來了老的。
看看小說裡,同是道門,又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比如道門青城派因為實力低微差點被華山派滅門。而武當因為實力超群就不一樣了,不過有張三丰和沒有張三丰的武當,那也不是一個武當。
話再說回來了,現在這大漢天下,還有比太平道更正統、更厲害的宗門嗎?
張角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和神秘的宗教力量,吸引了無數信徒。他不僅是太平道的創教者,更是信徒們心中的精神信仰。他派遣弟子四處行走,消除邪祟的同時也宣揚他的事蹟和太平道的理念。太平道的信徒迅速擴充,達數十萬人之多。遍佈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州、豫州等各州。連各地郡縣上的官員們、不少的權貴們都以能加入到太平道為榮。
張角透過太平道的傳播,將不同階層的人們聯絡在一起。在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里,貧苦百姓面對滋生邪祟和長期受到壓迫、剝削求助無門,而張角的太平道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獲得幫助的機會。虔誠信徒們救濟貧困、照顧孤寡老人,更是贏得了百姓們的廣泛讚譽和信賴,也進一步增強了太平道的影響力。
這些和之後趁亂而起,冒領黃巾之名的賊寇,很多都是不同的。
因逢亂世,張角安排了一切從簡,沐浴齋戒三日後就行拜師禮。
說是沐浴齋戒,張三路覺得其實主要就是洗乾淨、餓肚子。
相關流程自然有人講解,雖然眾道人都事務繁忙,但依然常有人抽空而來講述相關事項。修真界向來講究拜師儀式,師徒的師承關係、名份極嚴而著稱於世。要想成為師門正式弟子:
一是須經過師父反覆全面考察,培養福德好入道;
二是入門後前後都有針對性的“功、課”以便因人施教。身強志堅、方能品行端正。
符合條件須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在拜師儀式上要當眾宣讀《拜師帖》,要表明張三路作為拜師者願意拜張角為師;要表明自己入門後學習弘揚本門的決心。同門師兄要當眾宣讀《門規師訓》,並對其提出入門後尊師重道、文德武風、刻苦練功等方面的要求。
同時要求既然作為道家講究正統傳承法脈,千萬不能學些邪法,學了邪法不是心志變得更加狂妄就是變得更加貪慾,急功近利最終可能就走上煉人丹、養魂鬼的邪路子。正統法脈需經師傅開壇上祈上界,並上表入道疏文,有了這個你才會得到師父及祖師爺的承認。
————————————————————————————————
三天時間過的很快,三天後就是黃道吉日、自有人備香表、貢品。集體祭拜黃天、中黃太一,張角親自拈香,由張之道作為在場的師兄弟中最長者宣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