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潮不僅一口應下了與蘇衡玉的合作,在臨走前還將她這次帶過來的香皂全部帶走了。
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蘇衡玉不僅一邊忙著工坊裡的事,一邊還催促著手底下的人不斷改進香皂。
在她和大公主嚴苛的要求下,香皂已經做得越來越好,甚至精緻得不像只用於洗浴的東西了。
為此,蘇衡玉又特意建了一座香皂工坊,以後還會產出各類和洗浴有關的東西。工坊建成以後,蘇衡玉招了不少京郊附近的女子來做工。
附近村子裡的百姓聽聞了工坊的待遇後,紛紛催促著家裡的妻子女兒前來應聘。要不是蘇衡玉言明自己只要女子,恐怕還有大批男子都想來試一試。
因為這個工坊的建成,那邊村子裡的女孩兒們日子比從前好過了不少。
幹活兒的人一多,產出的香皂也就多了起來。
但因為香皂是走高階市場的,京城內的“花想容”吃不下這麼多的貨,蘇衡玉便帶了不少,出來碰運氣了。
她不打算將“花想容”開遍大魏,而是打算在這趟行程裡找到幾個還算不錯的商戶,讓對方代為銷售。
守銀商行,就是她找上的第一家。
若是守銀商行把這事兒做成了,期間也沒有做出什麼觸及她底線的事兒,那後面的合作自然也能順利進行下去了。
不過因為自家航路開闢得艱難,江潮也只是個分號的掌櫃,所以這次兩人簽訂的只是試售賣的契書。若是想要和守銀商行簽訂完備的契書,還需要等到這次試售賣的結果出來,江潮再和自己的東家透過氣兒了,才能敲定。
對此蘇衡玉表示沒有意見,她相信自己拿出來的東西一定會受到時下眾人的歡迎。
先前京城裡那些貴女們的表現,已經足夠說明這一點了。
出行的第一件事已經解決,蘇衡玉現下便決定開始想想這第二件事了——製鹽。
自古以來,鹽和鐵都是事關國家命脈的東西,若是能掌握住這兩樣東西,那麼造反的路便可以稍稍平坦些了。
雖然蘇衡玉並沒有要造反的意思,但能儘早給自己多增添一些底氣和籌碼,她當然不會放過。
大魏的鹽其實算不上好,即便是忠勇侯府這樣的勳貴人家,日常食用的鹽都帶著一股苦澀的味道。而且大魏鹽價很高,即便朝廷已經在努力地壓制鹽價,但大魏的鹽數量本來就不多,勳貴和商人們為了吃到更好的鹽,暗地裡加價已經成了常事。
由此,還衍生出來一個藏在暗處的行當——私鹽販子。
位於海邊的潮珠城內,也是私鹽販子流竄最廣的一個地點。
蘇衡玉來這裡的另一件事,就是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鹽場,悄悄建一個製鹽作坊。
這幾日裡她除了和守銀商行人來往,也讓人暗地裡尋找了合適的製鹽場。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運氣格外好,還真讓她找到一家即將關閉的製鹽場。
這家制鹽場的主人姓汪,是潮珠城本地人。因為祖輩都住在這裡,所以對製鹽一事也頗有經驗。他們家的製鹽場也算是有些年頭了,而且因為主家祖上是從小漁村裡出來的,所以也經常招收小漁村裡的人來做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