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侯府,梨棠院內。
王氏這些日子心情一直不好,不是為了旁的,只是為了她幾個兒女的婚姻大事。
老大是早就已經定了親的,過不了幾個月新婦就要進門了。老二原本是有個未婚妻的,但小姑娘年紀輕輕因病去了,老二在外又一直不著調,王氏看上的幾家都不肯允婚。
老三年歲也不小了,但他素來沉默寡言,和自己相處的時間都不多,找他相看姑娘,他也是推託居多,還說若不能考出功名,就不會成婚。
三兒子性子執拗,王氏也沒辦法多說,只能暫且自己幫著看看,待到後面有合適的再議。
小女兒和英國公府的事情已經定下了,想來以這兩個孩子的親近程度,婚事是不大會有變故的。
接下來就是王氏最頭疼的大女兒了。
自從那日爭執一場,大女兒帶著人頭也不回地離開侯府後,王氏就再沒聽說過這個女兒的訊息。
她一開始是狠狠生了一場氣的,在王氏看來即便自己和丈夫真的誤會了大女兒,也稍稍委屈了她一些。
但她身為自己的孩子,受自己的生養之恩,就算被委屈了一些又算得了什麼?
到底她是將女兒好好養大了的,家裡吃的穿的一樣也沒少了她的。怎麼她就不能體諒一下自己這個做母親的難處,非要和他們針鋒相對呢?
王氏憋著一肚子火,有意冷淡了蘇衡玉一段日子,打著讓對方知曉自己的錯誤然後來主動求和。
這個時候的她早已忘記,在他們一家打算將蘇衡玉送去莊子上的時候,已經是將這個女兒完全拋棄了。
王氏不覺得自己有錯,忠勇侯就更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有問題了。
夫妻倆都覺得這個女兒實在是被寵壞了,加之蘇衡玉的名聲一直不好,外面的人都視她如洪水猛獸。
和聽話乖巧的小女兒相比,他們一顆心也越發偏頗了起來,後面的幾個月時間裡硬是絲毫沒有想起蘇衡玉的存在,儼然已經回到了當初沒將抱錯之事揭穿的那段日子。
若是能這樣過下去,王氏也沒什麼不滿的。
只是前些日子他們家與英國公府定親的訊息傳了出去,好些和王氏不對付的人就在她面前提起了蘇衡玉。
言說:“你家大女兒的婚事都沒著落呢,怎麼小女兒反倒先定了婚約?”
言下之意,就是在說王氏不懂規矩,又暗暗提醒她自己那個沒教好的大女兒。
王氏被對方一番話氣得不輕,等回府後思來想去還是給蘇衡玉去了信,想讓她回來給她相看一下人家。
王氏是知道大女兒名聲有多不好的,她的這雙女兒簡直就像是擺在了天平的兩端。
一個被京中人捧到了天上,幾乎沒幾個不喜歡她的。
一個則是一提起就惹人皺眉,再端莊的小姐都要露出一絲鄙夷來。
她覺得大女兒是不可能找到像小女兒這樣好的人家了,所以王氏也不求別的,只想在秀才、舉人裡找一個合適的。
若是往後有了運道,考中了進士外放做個官也好。若是一直沒考上,只要不是個白身,大女兒靠著自己的嫁妝以及那個莊子,也能一輩子衣食無憂。
她自覺給兩個女兒都找好了出路,給莊子裡送信的時候,都開始翻看起媒婆給的名冊了。
誰料送過去的信根本沒有迴音,送信的小廝告訴她,大女兒早幾個月就出門去了,莊子裡如今沒有主人。
王氏驚了一跳,一個女兒家沒事出什麼門?
她想要去莊子上問一問情況,但沒過兩日,莊子那邊又來了訊息,說是他們主子馬上就回來了,讓王氏不用擔心。
王氏哪裡能不擔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