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拒絕的話,天下之大,哪裡還有他們的容身之處?
除了曹操和孫權,他們還能去哪?
除非他們離開大漢的版圖,去別的地方謀求發展。
可曹操和孫權會給他們機會嗎?
不投靠曹操,他們都要死!
死了,就是辜負了劉備的一番心血!
被諸葛亮這麼一說,張飛就不說話了。
他如何不明白劉備的心思,但是,他真的不想投靠曹操,而且他也不怕死。
如果不是擔心大哥的心血白白浪費,張飛現在就衝出去跟孫權拼命了。
諸葛亮見狀,直到有戲,繼續說劉備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匡扶漢室,可如今漢室已經扶不起來了,所以劉備在臨死之前,還有另外一個願望,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天下蒼生。
要怎麼造福天下蒼生?
當然是留著有用之軀,幫助曹操好好治理國家,讓天下的黎民百姓的日子好過一些。
這才是劉備最為遠大的目標。
只要他們能理解這一點,就能明白劉備為什麼要在這裡求死了。
諸葛亮一番解釋之後,關張趙三人都不說話了。
他們已經明白了劉備的苦心,那就更不能辜負了劉備。
諸葛亮覺得火候差不多了,趕緊讓人去找曹仁,表示他們願意投降。
至於龐統和法正有什麼想法,諸葛亮直接就忽略了。
龐統和法正追隨劉備時間尚短,和劉備的關係也遠遠不如他們親密,所以投降這種話,他們兩個是不好說出來的,只能由諸葛亮提出來,帶著他們一起投降,這樣才能保住他們的性命。
曹仁的心思並不在劉備這邊,他在組織士兵進攻的同時,還派出大量將領將江夏城內主要的設施佔領下來,尤其是府庫,還把江夏的官員都控制起來了。
從這就能看出來,曹仁的目的不是打仗,而是要撈好處。
別說江夏之前是孫權的地盤,你孫權沒能力守住江夏,怎麼能怪我們把江夏奪過來呢?
可就在曹仁高高興興地讓人佔領江夏的時候,一名親衛突然過來彙報,說劉備死了,諸葛亮要帶領關張趙等人過來投降。
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曹仁懵了。
劉備,死了?!
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劉備身邊不是有關張趙三員猛將嗎?
怎麼會輕易就死了?
劉備死了,關張趙還活著,這件事怎麼看都帶著蹊蹺。
更讓曹仁想不明白的是,諸葛亮要帶著關張趙等人投降?
他是聽錯了嗎?
這天下的餡餅,怎麼就落到他頭上了?
簡直就是讓人想不明白!
可這種好事已經發生了,曹仁怎麼能坐視不理?
他趕緊把所有的親衛都召集過來,還安排了不少騎兵帶著震天雷過來,打算看看諸葛亮到底是不是真的要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