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洛陽子做法的時候,有人也在暗處起壇做法。
洛陽子說的尋找敵人位置,就是找到暗處的這人。
這人正與洛陽子鬥法,張承山守著的陣眼,就是給暗處敵人源源不斷地補充法力。蕭山伯守著的罈子晃動之時,張承山守著的陣眼處,也青煙升騰。
看到罈子不停擺動,蕭山伯手持棗木令,口中念著口訣,似乎一道隱形的符文從棗木令上滲透到壇中,罈子似乎也在抵抗,搖晃的幅度更劇烈。蕭山伯閉目養神,與罈子形成僵持之局。
陣眼處,張承山灑下數道符文,繞著青煙一圈。在縷縷上升的青煙中,一道黃色的符文臨空而降,蓋住青煙升騰之勢。這道符文力道向下,青煙力道向上,兩股力量相持,僵在半空之中。
這時,我看到法壇上的燭焰忽大忽小,羅盤上兩道指標來回旋轉不停,香米也不停抖動,似乎要溢位來一般,三支三角幡陡然立起來,直挺挺圍在香米周邊。
洛陽子的額頭上已然有豆大的汗珠不停滴落,他的雙手使勁抬起桃木劍,不停抖動,似乎有千鈞之重。突然,他鬆開其中一隻手,另一隻手單獨扛著桃木劍,似乎已支援不住,忽地“砰”一聲,劍身落到法壇上,法壇上的燭火已接近熄滅。
說時遲,那時快,送開的那隻手伸進八卦布袋,瞬間取出一隻銅鈴,大小和道士手中常見的三清鈴一般,但形狀似一口洪鐘。
銅鈴取出後,在手上搖了三聲,口中唸了一道咒語,往法壇上重重一拍。雖然銅鈴很小,聲音卻不小,而且頻率非常高,尖銳刺耳,震耳欲聾。
隨著鈴聲戛然而止,燭焰重新燃起來,土坑中的罈子不再晃動。羅盤上兩個指標指在同一個方位,不停顫抖,米粒也隨著鈴聲溢位一大片,潑灑桌面。
後來我才知道,這羅盤所指的方位,就是鬥法之人所在方向,桌上的米粒就是鬥法人距離遠近。而這銅鈴,則大有來頭。天下間有六件洪荒法器,均是上古神物,法力超群,六件法器中,有實物也有虛物,這個說法代代相傳至今。無機子創立無機觀,正是接過遊方道士手中的衣缽,而這衣缽中,藏有六件洪荒法器之一的北帝銅鐘。
北帝,便是紫微大帝,位尊道教四御之一。是“眾星之主,永珍宗師”,執掌天經地緯,以率普天星斗,節制鬼神與雷霆。而這口銅鐘,相傳是紫微大帝召喚星斗所用,後來機緣巧合流到人間。
而在人間,這口銅鐘同樣具備召喚之力,相傳鐘身刻著“一聲鐘鳴,萬仙來迎;三聲鐘鳴,天下太平。”便是對這口銅鐘的力證。
銅鐘每日供奉在無機觀的無機山上。這無機山雖有其名,但沒人知道山在何處。而洛陽子的銅鈴,則是每日供奉在銅鐘旁,經年累月,吸收了銅鐘的法力。
此時,洛陽子借用銅鈴之力,鬥法勝了一籌,立即收回八卦布袋中,向蕭山伯說道:“蕭師叔守好陣門,我和李師兄速去速回。”
說著,又抄起羅盤,拽起我的胳膊立即飛奔而去。頓時間,只覺得耳邊風聲呼嘯,兩眼朦朧,我已分不清腳下是草地還是水泥,不辨方向。這等奔跑的速度極快,不禁心中大駭,這是修煉的道術法門嗎?
不一會兒工夫,我們抵達一處石堆邊,我逐漸緩過神來,這裡已經走出龍湖村。但見石堆邊四野空曠,並無人跡。
洛陽子皺起眉頭,取出羅盤反覆比對,又掐指盤算,驚愕地喃喃自語道:“不對啊,應該在這裡,怎麼會沒有呢。”
依照洛陽子的推算,我們要尋找的人應該在這個地方。
然而,這裡不僅沒有人,而且人煙稀疏,是很久沒人到過的荒地。
洛陽子師兄不得已撥通電話,告知蕭山伯,蕭山伯也甚是疑惑不解。
這時,鬥法結束,張承山已來到蕭山伯身旁,共同守著土坑裡的罈子。張承山在電話那段說道:“我聽說,這個聚陰陣是第九重,是陰中之極。然而物極必反,老陰即陽,在鬥法時,對方會不會藉著陣法之極,使了法遁之術,給了一個相反的方位。”
洛陽子聞言後,直拍大腿,說道:“張師兄所言甚是,我竟然忘了這一茬。”
說話間,又拽起我的胳膊,再次使出神一般的速度,向反方向而去。口中不住稱讚張承山,但奔跑速度太快,迎著風無法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