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開局立即和秦淮茹分手

第133章 易中海的艱辛

“你也不知道...?”

秦淮茹的家中,易中海已經將白寡婦給找到了,而此時的白寡婦一頭白髮,憔悴的已經不是個樣子了,說真的,等易中海將白寡婦給帶到秦淮茹的家中之時。

這秦淮茹一家都看傻了,因為這白寡婦之前來的時候,還是挺好的,雖然說年紀不小了,但是卻沒有這樣的一頭白髮,現在這一頭白髮,可以看得出來,白寡婦這段時間過的十分不好。

可是等易中海將白寡婦找回來之後,得知白寡婦也不知道何家把柄的時候,易中海就有些皺眉了起來。

“當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能不能將裡面的細節給我們說說?”

等易中海說完,白寡婦也是點點頭,跟著回憶就開始了。

“當年我家男人死了,我一家四口就有些難熬了,老易知道的,我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有多難,所以我就慢慢的接近這個何大清,要知道何大清是紅星軋鋼廠的廚子,他可以往家裡帶吃的,你是不知道,他的那兩個小崽子被他從廠裡帶出來的吃的給養的肥肥壯壯的。

我看著眼饞,一開始想要讓何大清佔點便宜,跟著分我家一點吃的,可是誰知道,這個何大清對女人一點心思都都有,我都倒貼了,他還是離我見而遠之。

所以我也沒有辦法,就在我準備回保定帶著孩子過活的時候。

聾老太太找到了我,她突然告訴我,何大清要跟我一起去保定,我就很詫異呀...要知道我自己送給何大清,何大清都不為所動,現在他為什麼又要跟著我去保定?

在這裡我起了懷疑,後來我一直問聾老太太,並且表示,如果她不說清楚,我就不會帶著何大清去保定。

這個時候,聾老太太才和我說,她手中有何大清的把柄,讓何大清跟我去保定,是想讓我看緊何大清,不讓何大清可以來四九城,要讓何大清和自己的孩子,脫離所有的關係。

只要我做得好,看得緊,那麼我也可以靠著何大清在保定活得很好,三個孩子也一定可以養大。”

等白寡婦說完,易中海微微的皺眉道:“就這些?”

白寡婦嘆息一聲:“要是我知道的更多一點,就不會來四九城找你了,直接在保定就將這一家人給弄死,那個時候,我兒子也不會被抓進四九城治安所。

老易,你可是答應我了,一定要將我兒子給我從治安所里弄出來的。”

“我會盡全力的,不過,你也要有個準備,畢竟我現在的能力也大不如前了,要是今天能有一點關係聾老太太留給何家的線索,那麼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威脅何雨柱,你也知道,何雨柱家的張和平就是治安所一脈的人,由他出面,你兒子是一定可以出來的。

可是現在,一點有用的訊息都沒有,這就沒有辦法逼何家出手。”

看著皺眉的易中海,白寡婦則是問道:“老易,這老太太死的時候,一點都沒有告訴你什麼?”

一聲嘆息,易中海無語的搖頭、

秦淮茹則是道:“這聾老太太死的太突然了,根本就來不及交待什麼就直接的死了,那個時候,傻柱還是很聽話的,幫著將聾老太太的身後事給料理了,做了老太太的孫子給老太太披麻戴孝。

誰能想到,今天這個傻柱居然會變成這個樣子?”

“對了...!”

這個時候白寡婦好像想到什麼一樣:“老易,和你說一件事情,我以前去聾老太太家的時候,發現過聾老太太的家裡好像有夾層。”

“夾層?”易中海微微一個驚訝。

“你不知道?”白寡婦看著易中海有些訝異:“你和老太太這麼親密,她怎麼什麼都不告訴你?”

聽了白寡婦的話,易中海眉頭也是緊了緊的道:“這老太太對我是不錯,當年我逃難過來,是老太太收留的我。”

想到這裡,易中海想起了當年的事情。

易中海是陝西人,他記得當年兵荒馬亂,只有往別處逃,當時,農村也沒有架子車,不管幹啥都憑擔子擔。

易中海一家離開孫原村的時候,也是父親擔著鍋、碗一些又大又重的東西,母親和十二歲的易中海、十歲的妹妹都揹著一些衣服等小件用品,緊緊地跟在自己父親的後邊。

那天,易中海大清早出發,從馬河下坡,途經孝北堡、馮家橋、白家莊、水峪、蘇家店、樹柳村,翻了東川、西川“兩個”大川,步行七十多華里,天黑前才到達目的地上灣村。

第一晚上住在易中海叫“重陽姑姑”的家裡。

第二天,重陽姑姑和姑夫還有村裡的人一起幫忙打掃窯洞,安裝臨時單扇門,經過大家大半天的忙碌,新家總算安頓好了。

易中海住的是一孔破舊的土窯洞,也是人家搬走留下的,裡邊黑的像漆一樣。

進窯門先要下兩個踏步,窯寬約三米,深五米,外邊高二米六、七,裡邊高不到二米。窯內的右邊有一個盤著炕的小窯洞,有一米五寬,二米多深。在右邊的牆上有一個通外的小窗戶,約一尺大小。

一家四口人都擠在這一個炕上。

窯洞又低,炕上站不起來,只能坐著。睡覺的時候,都要跪著爬進去。灶房是在院子中間一個只有一米多深,無牆無門的半截窯裡,門口用柴草一擋就好了。

家裡除了銑、钁、鋤以外,沒有一件傢俱,幾件補丁破衣服都放在了一個紙箱子裡,僅有的一點口糧也裝在一條口袋裡。

易中海的新家也是上灣村裡條件最差的了。

本來易中海認為自己一家就會在這裡紮根了,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裡卻是易中海一家的墳墓。

上灣村,又叫“大木頭灣”。相傳,很久以前,有位神仙走到這裡時感到疲乏,便坐下來休息,臨走時折了一根蒿杆插在路邊,到了第二天就長成了一棵大樹,後人就把這地方叫“大木頭灣”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