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開局立即和秦淮茹分手

第133章 易中海的艱辛

全村一百多口人,分東村和西村。易中海家住在東村靠近溝邊。西村在嶺的西邊,村大人多,生產隊的隊部也設在西村。

耀柳公路從上灣村的中間穿過,交通極為方便。

上灣村,同屬渭北高塬丘堎溝壑區,人均旱耕地三畝多,而且多為坡地。農作物是以小麥和玉米等秋雜糧為主。由於靠天吃飯,廣種薄收,雖經過一年的辛苦勞作,但到頭來還是勉強夠吃,餘糧甚微。

上灣村,還是靠麥場邊、大路邊的水窖蓄天雨解決人畜飲水。每到枯水季節還要到往返六、七華里的大深溝裡擔水。

這裡的水土不好,常吃這裡的水,好多當地的孩子都得大骨節地方病(俗稱柳柺子)。這地方人到中年,就行走很困難了,兩手僵硬活動也不方便。他們每天起床,先要手扶炕邊,不停的搖腿,活動腿關節,等關節活動熱了以後才能行走。

但同樣生活在上灣村,也有不得大骨節病的,一問,都是外來戶。看起來得大骨節病與遺傳還是有關係的。

上灣村,地處耀縣西北部,人少地廣,溝深樹木多,野獸也多,特別是狼多。每到晚上都能聽到狼的吼叫。

聽當地老人說,狼的叫聲越大說明狼離你很遠。狼的叫聲小聲又沉說明狼就在你附近。因為這時候狼用爪子在地上抱個小窩窩,嘴放在窩窩裡邊叫,所以,叫聲小又沉。

有一年秋季的一天晚上,易中海隨父親到西村隊部開會,開完會回來走到嶺上的玉米地時,路正中間蹲著一隻很大的狼,這是易中海第一次見狼,也只是個黑影。

只見易中海父親一聲大喊,又用鐵銑撒了土,狼就跑掉了。

可是這不是結束。

還有一次,村子東村的鄰家孩子結婚,叫易中海到西村請客。當時,天下著小雨,當易中海走到公路邊的坡頂時,窯院上的兩棵柿樹下蹲著兩隻狼,嚇的易中海撒腿就跑。

而最致命的一次,是一個冬天,易中海一家的破窯洞的窗戶開了。

當天夜裡,一陣狼嚎聲響起,易中海一家抬頭一看前邊五、六十米遠的地裡有一群狼(約六、七個)從地畔上往下跳,面對著易中海跑來,那一夜,易中海的妹妹被狼叼走了,易中海的父母追了過去,易中海害怕,一個躲在床下一晚上,等第二天,易中海發現你自己的父母妹妹都沒有回來。

後來村子裡的人在山上找到了自己父母妹妹的屍體,從此易中海成為了孤兒。

一個人的易中海,開始一個人在村子裡活著,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情,如掃地、抽風箱、燒火煮飯、洗紅苕,稍大一點就會餵豬、外出撿柴、打豬草,再稍大一點就會推磨、舂米,撿狗糞、拾牛糞掙學費等。

每到臘月份,易中海要去小河邊搬運生產隊分配的芭茅稈,因這是家裡煮飯和煮豬食的主要柴火之一,馬虎不得。

但搬運芭茅稈非常困難,一是芭茅稈太長又重(溼的),扛起來很吃力,若遇吹風更難扛了,稍不注意會連人一起被吹倒在地,或掉進河裡的。

二是芭茅葉兩邊都長有鋸齒,又附著很多灰塵,加之又是捆成剪刀叉,叉在脖子上雙肩扛的,所以每搬運一次,臉上、脖子上、手上都會划起許多帶血的小口,若被汗水灰塵染了,傷口既奇癢又辣痛,非常難受。

為了活著,易中海要每天去揹著揹簍撿柴、打豬草。

因天氣暖和,打豬草易中海就沒有穿衣服,加之背篼是新的,靠背部這面還沒有被磨光滑,所以,剛背半天新背篼,就把易中海的背部磨得血肉模糊,肉皮和肉血填滿了篾縫,非常疼痛。

後來背部感染了,化膿潰爛,晚上只能側著身子睡覺。

同時因腥臭難聞,又招惹蒼蠅無情的騷擾,弄得易中海更是苦不堪言。

好在村子裡的一位土郎中看易中海可憐,給易中海醫治了近一個月,才得以完全康復。

現在易中海背上還明顯可見那時留下的傷疤。從那以後,易中海吸取了教訓,只要背背篼,就要穿衣服,哪怕穿一件破爛不堪的衣服。

誰知道就在易中海十六歲的時候,整個華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糧荒,為了填飽肚子,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在老一輩人印象中,那時候最常見的食物大概就是雙蒸飯和窩窩頭了。

其中雙蒸飯其實就是當時大饑荒時期一項自欺欺人的發明,人們在蒸好飯之後,將鍋蓋蓋嚴實。

然後再加大火讓爭氣沖泡飯食,這樣米飯的分量就要比平時多出很多,感覺上也更能填飽肚子。

可事實上這種飯總是讓人飽的快餓得也快,它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很容易導致人水腫,嚴重的甚至會要人性命。

而除了雙蒸飯,窩窩頭也是六七十年代的美食。只不過由於那時候的窩窩頭口感又硬又沙,小孩子們很難將它嚥下去。

每當這個時候,孩子的父母就會將樹上的葉子捋下來,然後將之搗碎,和麵的時候拌在一起,這樣孩子們在吃飯的時候就能多吃一點。

但是很快糧食吃完了,村民都很餓,於是就跑到山上扒一些樹皮吃,樹葉子早已被吃光了,即便是這樣,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樹皮,有時候為了爭奪一段樹皮,村民們幾乎以命相搏,後來連樹皮都沒有了,因為不是什麼樹都能吃的。

無奈之下,只能去吃一種土,這種土百姓叫它觀音土,其實它叫蒙脫石!

這東西在胃裡吸水之後膨脹許多倍,給人以飽腹感。

由於少量蒙脫石在下行過程中能吸收腸道里的水,人們常用它來治腹瀉,但如果吃多些就會造成排便困難,泥土在肚子裡越積越多,肚子一點點鼓脹起來。

形成了大肚子病,更可怕的是,吃多了這種觀音土,人會長期無法大便,最後肚脹而死。

這個時候,易中海知道,自己在上灣村不能待下去了,他要逃出去,而逃去哪裡,易中海想清楚了,他要逃到這個華夏最中心的地方,那裡就是四九城。

就這樣,易中海帶著決絕前往了四九城。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