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
鼓樓醫院。
李舟帶著18位學生,來到一間開放型手術室內。
裡面有一臺外觀炫酷的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矗立在中間。
該機器人,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外科醫生控制檯,床旁機械臂系統,三維高畫質成像系統。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約一人多高。
主刀醫生可以坐在操控臺前,透過三維高畫質內窺鏡觀測,雙手操作2個主控制器來指揮多個機械手臂,從而完成手術。
李舟環視眾人,開口道:“傳統的手術,需要主刀醫生一直站立著,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
現在透過機器人協助。
外科醫生的疲勞,得到顯著緩解,手術效率大大提高。
同時,它可以輕鬆完成一系列高難度手術。
有資料顯示。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全球共裝機3745臺,完成手術75萬例;在夏國共裝機65臺,完成手術4萬多例。
每一位熟悉機器人手術輔助系統的醫生,都表示已經無法回到傳統手術的時代了。”
話音落下。
學生們紛紛點頭。
隨著時代的發展。
智慧醫療,走進人們的視線內。
手術機器人,就是智慧醫療的應用場景之一。
以胸腺瘤切除手術為例。
普通手術需要開啟胸骨,住院時間10天,恢復需要3個月,而運用機器人手術只需要開4個小孔,住院時間3天,恢復僅需1周。
顯然,手術機器人,突破了人眼、人手、微創、人力的極限。
其中,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又是市面上最好的手術機器人。
“同學們,李教授為了你們,可是付出了極大代價!”
一名約莫50歲的中年男子,笑呵呵的走了進來。
眾人轉頭看去,發現來人正是鼓樓醫院的夏銘院長。
“夏院長好!”
學生們禮貌的打著招呼。
夏銘擺擺手,笑著說道:“同學們,用手術機器人協助進行精細化手術,是未來醫學界的發展趨勢。
就拿鼓樓醫院來舉例。
2014年我院引進第三代達芬奇外科機器人至今,總計完成1487例手術,且涵蓋大量高難度手術。
而你們眼前這臺手術機器人,是最新的第四代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
李舟教授向金陵大學申請了2000萬元經費,從米國直覺外科公司引進一臺達芬奇外科機器人,並落戶我們鼓樓醫院。
這個暑假。
你們課題組,擁有這臺達芬奇外科機器人的使用權。
同時,李教授表示,這臺手術機器人的開機費用、日常維護費用、耗材費用等等,全部由他來承擔。”
聽到這話。
學生們感激的看著李舟教授。
難怪夏銘院長說,李舟教授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據他們所知。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一臺售價2000萬元以上。
開一次機,需要花費6萬元。
一年維護費用,達到10萬美元。
一年耗材成本費用,達到6萬美元。
普通的三甲醫院,根本買不起。
就算買得起也用不起。
他們18位學生,要是天天用這臺外科機器人訓練,肯定要花很多錢……
這時,李舟開口道:“機器人手術,是時代發展大勢。
其中,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代表著當今手術機器人的最高水平。
它能夠完成普外科、婦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心外科、胸外科等所有外科手術。
傳統的外科手術,醫生會使用醫療器械,直接對病人的病灶部位進行切除、縫合等操作。
但由於這些手術會帶來創面大、傷口長等缺點,從而增加了患者的出血量和感染及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可以在患者身體開一道幾厘米的口子,出血不到100毫升,兩個小時內就能成功完成一臺微創心臟手術。
同時,醫生可以全程控制機器人來輔助進行手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