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漲一年知識,我諾獎拿到手軟

第36章 醫學界福音,李教授名震四方!

8月15日。

金陵大學仙林校區。

校會議廳內。

一場規模隆重的新聞釋出會,正在召開。

這場釋出會的主題,是《人類歷史上首個艾茲病疫苗誕生——複製型天壇痘苗載體疫苗!》

數百家媒體記者齊聚一堂,前來報道這一盛況。

各大影片網站,都同步進行直播。

現場嘉賓席上,坐著金陵大學校長呂梁、副校長陸志華等人,以及眾多醫學界的專家學者。

新聞釋出會伊始。

現場主持人開口道:“近年來,艾茲病疫苗的研發,是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自1987年首個艾茲病疫苗進入臨床試驗至今,全球已開展了400餘項臨床試驗。

在夏國,包括疾控中心、華清大學、吉琳大學和魔都公共交通共衛生臨床中心等在內的諸多機構,都在挑戰這一世界難題。

然而,許多艾茲病疫苗,能進行到人體試驗階段,已經很不容易……”

聽到這裡。

會議室眾人,紛紛點頭。

絕大多數的艾茲病疫苗,都屬於“見鼠死”,意思是說,疫苗研發一到動物試驗環節就會失敗。

主持人繼續說道:“早在6月份,金陵大學艾茲病疫苗研發課題組的李舟教授,就透過基因剪刀技術,將艾茲病病毒的關鍵抗原基因(env、gag、pol)嵌入痘苗基因組中,改造成重組複製型天壇痘苗載體疫苗(rTV),順利研發出新型艾茲疫苗!

複製型天壇痘苗載體疫苗,順利透過動物試驗,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驗證。

6月15日起,課題組對50名健康志願者,開展Ⅰ期臨床試驗,證明了疫苗對人體的安全性。

7月,課題組對300名健康志願者,開展Ⅱ期臨床試驗,證明了疫苗對人體的有效性。

8月,課題組對2000名健康志願者,開展Ⅲ期臨床試驗,證明了疫苗對人體的普適性。

至此,新型艾茲病疫苗,順利完成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透過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

話音落下。

會議室內一片轟動。

從今天新聞釋出會的主題來看,他們就預料到金陵大學可能研發出真正的艾茲病疫苗。

但真正聽到疫苗誕生時。

心裡的激動感,油然而生!

主持人朗聲道:“現在讓我們掌聲有請艾茲病疫苗的研發者——李舟教授!”

“啪啪啪!”

會議室內,響起熱烈的掌聲。

穿著白大褂的李舟,走上高臺,出現在所有人面前。

簡單的自我介紹後。

李舟開始講解艾茲病疫苗的原理。

他緩緩說道:“所謂複製性載體的疫苗,可以形象理解為,把HIV病毒基因片段像一塊木板一樣,安裝到一艘小船中,這艘小船就是痘苗病毒——一種曾作為天花疫苗在夏國廣泛接種的疫苗。

小船進入人體後,會在2周內持續繁殖,以不斷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因此被稱為‘活疫苗’。

與不繁殖,僅逐步衰減的‘死疫苗’相比。

‘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強,更持久。

使用具有複製性的痘苗病毒,是這個疫苗與國際上其他艾滋病疫苗最大的不同點之一。

‘小船’,即疫苗載體的選擇至關重要。

我選擇的載體是痘苗病毒,由於天花已經滅絕多年,人不會從自然界中感染到,免疫系統也就不會有記憶反應。

即使夏國最後一批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現在也快40歲了,經過這麼長時間,記憶反應已微乎其微。

根據這種思路,我既用了老毒株的安全性保障,又搭了新的抗原組合,科學性和實用性兼具。

最終,我順利研發出新型艾茲疫苗!

從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來看。

新型艾茲病疫苗,成本低,且擁有長期防護的效果!”

話音落下。

現場一片轟動。

艾茲病疫苗,真正意義上誕生了!

媒體記者們,每個人都喜形於色。

當民眾都注射艾茲病疫苗後,無疑能起到防護的效果,惠及無數人。

……

接下來。

李舟開始講解艾茲病疫苗的研發歷程。

這裡面涉及大量醫學術語。

媒體記者們聽不太懂。

但他們還是把這些內容記在紙上。

反觀醫藥行業的專家學者們,一個個聽的如痴如醉。

高臺之上。

李舟笑著道:“我已經把艾茲病疫苗的原始資料、臨床研究資料、藥學研究資料、蘇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審批同意書、蘇省藥品檢驗所審批同意書、派員實地考察報告表等檔案,都上交給夏國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審批。

一旦審批透過。

艾茲病疫苗,就能獲批上市,造福所有民眾!”

這話一出。

現場掌聲陣陣,經久不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