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檯第三助手,正在用大量複合組織免疫抑制治療藥物,有效保護中樞神經功能,解決抗排斥問題。
同時,他採用抗CD52單克隆抗體清除T細胞,配合骨髓移植重建免疫系統。
手術檯忙碌的同時。
醫護人員們,全身心的配合這臺手術。
隨著時間的推移。
主刀醫生李舟,被換下場休息。
其他體力充沛的神經外科醫生,上臺連線脊髓神經。
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第三助手、護士、醫療輔助人員、麻醉師等人,也都在不斷的進行輪換。
由於手術場景相對恐怖。
心理醫生們在手術的過程裡,不斷給眾人放鬆身心,以免出現負面情緒。
……
網路直播間內。
所有人看傻眼了!
還能這樣操作?
按理來說,上百萬的脊髓神經,哪怕一秒鐘連線一根神經,也需要11天的時間。
患者能在手術檯上堅持11天嗎?
明顯是不可能的!
所以,醫學界的共識,是無法完成頭顱移植手術!
他們非常好奇。
第一手術助手,為什麼要注攝誘導多能神經幹細胞?
注攝過後,脊髓神經末梢,為什麼會出現方便神經連線的橋樑?
第二手術助手,為什麼要用聚乙二醇凝膠,促進幹細胞齧合?
從直播視角來看。
脊髓神經進行粘連的速度,要遠遠快於主刀醫生李舟!
三方面配合之下。
上百萬的脊髓神經,還真有可能被全部連線!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難道換頭手術,真有成功的可能?
想到這裡。
直播間所有人,都激動萬分!
當然,激動歸激動,他們也不可能一天到晚盯著直播畫面。
清晨上班時看一會兒。
下班回家時看一會兒。
一個個小時過去……
直播螢幕裡。
依舊是醫生們連線脊髓神經的畫面。
看似枯燥,卻標誌著現代醫學裡程碑式的一幕!
……
時間緩緩流逝。
李舟手術過程裡,不斷進行科普。
“頭顱移植手術,不同於其他臟器的移植,不僅僅是移植以後把血管接好,完成血液供應和神經對接就可以,最關鍵的是移植後整體協調的問題。
人體所有功能的協調都是靠腦來完成的,體內的臟器正常運轉要靠大腦的神經中樞控制,體內的內分泌和水電平衡要靠垂體和腎上腺軸控制調節。
實施‘換頭術’意味著徹底切斷中樞神經對軀體的支配,有些臟器將無法自主運轉,內分泌和水電平衡也無法自主調解。
所以我們在神經再生修復之前,要透過外界輔助,來維持臟器運轉和人體水電平衡。
除此以外。
免疫排斥控制和腦缺血防護,同樣是重中之重……”
直播間的所有醫生和醫學生,透過李舟教授的講解,都學到了很多東西。
……
18個小時後。
最後一根脊髓神經被連線成功。
此時,主刀醫生李舟,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收尾工作是縫合。
雖然不難,但也不能放鬆。
他開始將患者的頭顱,與新軀體的肌肉和面板,進行縫合。
此外,患者的血管、神經和食道,也需要縫合。
縫合工作,直接影響到患者術後的恢復。
所有環節全部結束後。
手術室內,傳來極其熱烈的歡呼聲。
不少護士,甚至熱淚盈眶。
這臺人類歷史上首例換頭手術,實在太難了!
上百萬脊髓神經,每條都要連線。
但隨著手術圓滿成功。
這一切的辛苦和疲憊,都是值得的。
李舟教授和鼓樓醫院,一同創造了歷史,將永載醫學史冊!
當然……
手術剛剛結束。
患者還需要昏迷4個星期,讓各個組織癒合。
甦醒之後。
患者要經過一年的康復期,才能恢復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