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訊息比陸淵的存在更加震撼,更加挑戰世人的常理,一時間,流言四起:
“殺神未死!魂魄不散,受封於天!”
“白起將軍冤魂索命,天道賜其神力歸來!”
“武安君乃兵主蚩尤轉世,豈是凡人能殺?定是假死脫身!”
“快去看看杜郵的白起墳!說不定有異象!”
恐懼、敬畏、狂熱……種種情緒交織。
尤其是秦國的老秦人,對這位曾帶領他們戰無不勝的軍神,充滿了複雜的情感。
恐懼其殺孽,卻又懷念其帶領大秦走向強盛的榮光。
不少老兵自發地帶著簡陋的酒水祭品,偷偷前往杜郵祭拜,希望能看到一絲神蹟。
…………
秦國。
咸陽宮,章臺。
嬴政一身玄色常服,負手立於巨大的青銅地圖前,地圖上,代表常青山的位置被硃砂重重圈起,旁邊批註著“空屋”、“無跡”等字樣。
帝王的面容沉靜如水,看不出喜怒。
王翦、蒙恬、蓋聶三人肅立在下首,王翦彙報著常青山撤軍及後續安排。
蒙恬補充著邊境佈防的調整以應對可能因金榜引發的列國異動,蓋聶則懷抱長劍,氣息沉凝,如淵渟嶽峙。
“……故臣以為,陸淵此人,行蹤已渺,強求無益。”
“當務之急,是應對金榜現世後天下之變局。”王翦總結道,聲音沉穩。
“諸子百家,因老子、孔子上榜而聲勢大漲,尤以儒、道為最。”
“六國遺民,因白起之名而蠢蠢欲動,流言惑眾。此二者,皆需陛下聖心獨斷,早作綢繆。”
嬴政的目光緩緩從地圖上移開,落在王翦臉上,聲音聽不出情緒:“上將軍所言甚是。”
“陸淵之事,暫且擱置。”
“然……”話鋒一轉,目光變得銳利如鷹隼,掃過蒙恬和蓋聶,最終定格在王翦身上。
“武安君白起之名現於金榜第四,天道賜下兇兵之魄與煞氣真元…此事,爾等如何看?”
大殿內一時寂靜。
蒙恬年輕氣盛,率先開口,聲音帶著軍人的耿直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陛下!末將以為,天道金榜,玄奧莫測,既顯白起將軍之名,賜下重寶,必有深意!”
“武安君乃我大秦軍魂,縱使身死,英靈不滅!若能……若能尋得將軍英魂或遺澤,於我大秦,乃無上臂助!”他雖未明說,但“復活”二字已呼之欲出。
王翦老成持重,眉頭緊鎖:“蒙將軍所言雖有其理,…生死乃天地倫常。”
“白起將軍確已亡故多年,屍骨早寒。”
“天道賜福,或許只是對其生前功業之認可,福澤後人?貿然驚擾亡者安息之地,恐有不祥,亦恐寒了老秦將士之心。”作為老將明顯想得更深,白起之死,涉及昭襄王晚年的政治傾軋,是秦國不願多提的舊傷疤。
嬴政的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的蓋聶:“蓋先生,以為如何?”
蓋聶懷抱長劍,微微躬身,清冷的聲音響起:“陛下。”
“臣於金榜現世、白起將軍之名顯化時,曾心生感應。”
“杜郵方向,確有極其隱晦、卻兇戾滔天的煞氣與殺意一閃而逝,其質其性,與天道所賜之‘萬人屠’兇魄極為相似。”
“此氣……並非尋常陰魂怨氣,更像是一種……被喚醒的、沉寂的兇戾意志,依附於某物或某地之上。”
蓋聶的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王翦和蒙恬都露出驚容。
劍聖感知,無人懷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