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小酒館

第359章 三勸

莊王一聽心裡格外高興,連忙說:

“你不要多心。今天難得你一片心意,別說一天,就是喝上三天我也高興。”

樊妃馬上拜謝莊王,並立即傳出話去,大王要在後宮飲酒三天。

前面兩天樊妃在酒席宴上剛要開口勸諫,莊王就假意喝醉了酒,樊妃只好作罷。第三天,樊妃和莊王入席以後,她替莊王斟滿杯中的酒,對莊王說:

“我知道我的話大王不願意聽,今天我不再勸了,我彈一支曲子給大王助助酒興吧。”

樊妃操起琴來,邊彈邊唱,曲調是那樣的淒涼,唱詞是那樣的哀婉,樊妃淚流滿面。莊王看著樊妃的淚眼,聽著這感人的歌聲,心裡明白不該辜負愛妃的一片好心。不等樊妃唱完,莊王就拉過她的手說:“本王明白你的心意,從明天起我就上朝理事。”

第二天楚莊王果然上朝理事了。

二勸

樊妃苦苦勸了三天,莊王只上朝理了一天的事,以後又舊病復發了。他為了擺脫樊妃的勸諫,乾脆出遊打獵去了。

莊王出獵到今天已經十二天了,這些天天氣很不好,不是起北風,就是下大雨。樊妃正在擔心莊王衣服穿得單薄會不會生病的時候,就聽門衛報告:“大王回宮了。”

楚莊王是被衛士們抬進宮來的。樊妃擔心得一點不錯,莊王生病了。因為連日來天氣不好,莊王不慎夜間在野外受了風寒,發著高燒,病情很重。樊妃把莊王安頓在床上以後,馬上命令衛士去請太醫。經過太醫的治療和樊妃的精心照料,莊王不久就病癒了。

樊妃心裡暗暗盤算,這次他總該接受教訓了,便來到莊王床前:

“大王覺得好些嗎?”

莊王微笑著點頭道:

“好些了。不是什麼大病,不要緊。”

樊妃苦笑笑:

“這個病可不輕呀,太醫說是傷寒病,如果不是治療得快,大王就……”

莊王搖搖頭,沒有說什麼。

樊妃見莊王不說話,就又對他苦苦勸了一番:一個國君就應該以國事為重,就應該率領群臣治理國家,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死去的列祖列宗,才能不辜負群臣和百姓們的擁戴,也才能不受別的國家的欺侮和恥笑。

樊妃坐在床邊滔滔不絕地勸著,莊王躺在床上安安靜靜地聽著,不知什麼時候莊王打起了鼾聲,樊妃聽到鼾聲,不禁長嘆一聲,停止了勸說,心裡十分苦惱。

三勸

楚莊王病好以後在宮中調養,樊妃既不准他喝酒又不准他外出,關在宮中心裡煩悶得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趁樊妃不注意,莊王悄悄溜出王宮,帶上幾名衛士又騎馬打獵去了。樊妃知道後,又氣又急,一時沒有了主張。莊王出宮以後心裡也很不踏實,走出城外心裡更覺不安,後悔不該偷著出來。半路上莊王忽然掉轉馬頭,命令衛士們回宮,當莊王走進宮門時,樊妃正坐在宮中垂淚。聽說莊王回來了,她想:我今天就是死了,也要勸他懸崖勒馬,回心轉意,楚國的盛衰就在此一舉了。於是,她開啟滿頭的青絲,一剪刀將長長的一縷頭髮剪了下來。

楚莊王推門進來,恰好看到樊妃跪在他面前,雙手捧著斬斷的頭髮,眼淚順著臉頰流下來。看到這個情景莊王怔住了。

樊妃哭訴著:

“大王如果再不回心轉意,我就將和這斷髮一樣,以死勸諫大王!”

說完已經泣不成聲了。莊王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感到自責和內疚,接過樊妃手中的斷髮,沉痛地說:

“愛妃對楚國的一片赤誠是不會白費的,本王如果再不勵精圖治,就枉為一國之君了。”

樊妃這才破涕為笑,說:“大王,但願您能說到做到啊!”①楚莊王(?一前591)春秋時楚國君。■(mī)姓,名旅(—作呂、侶)。公元前613一前591年在位。

43、民間故事真龍寶藏

1、初露端倪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賢當道,殺害了許多忠臣良將,明思宗朱由檢即位以後,大行改革之風,除掉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為許多名士平反。但是明朝小朝廷也處於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境地。

這一天,朱由檢在御花園踱步,思索著如何整頓朝綱,突然門口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朱由檢不由得警覺起來,“啟奏皇上,臣在外不辱使命,終於探聽到了有關於真龍寶藏的訊息,看樣子是祖宗佑我大明,不絕我主啊。”說話的正是自己的親信,御前侍衛華如風,朱由檢一聽這話,皺著的眉頭也舒展開來了,心想,有望壯大我明朝了,原來,魏忠賢死了以後,抄家的官員前去搜查魏忠賢的錢財時,竟發現九千歲府只有區區的幾箱子黃金白銀,而派去搜查家宅的是自己的親信,不可能欺騙自己,那麼魏忠賢搜刮的那麼多的金銀珠寶藏在了那裡,這讓朱由檢,百思不得其解,就在這時,民間的各種關於魏忠賢財寶的傳說也紛紛出來了,有的說是魏忠賢把寶藏轉移到了外面,等到自己出事的時候跑到轉移財寶的那個地方,也有的說魏忠賢的財寶被自己的僕人丫鬟分了,也有的說根本沒那麼多財寶,總之是眾說紛紜,朱由檢剛繼位,內憂外患並存,國庫已經空虛,根本拿不出錢財來充當軍餉,沒有軍餉,誰會給你賣命,原以為魏忠賢搜刮的民脂民膏足夠軍費開支,沒想到是空歡喜一場。正當自己擔憂的時候,崇禎皇帝想起來那筆財富,他斷定不會空穴來風,於是派自己的親信華如風去民間暗中調查,拿到那筆不義之財。

2、神奇卷軸

當然他也不是那種無故聽信民間傳言的主,是親信去搜查九千歲府的時候,一副不起眼的畫軸,被朱由檢重視了,那副卷軸表面粗糙,畫工很差,而且也不是什麼名家之筆,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卒,上面畫的是一副龍吟虎嘯圖,一條龍和一隻虎相互搏鬥于山野之間,圖畫上還有幾句題詞,真龍來時萬世靜,龍騰虎躍嘯天地,寶物一時觀不透,藏於山林田野間,這幅畫引起來朱由檢的好奇之心,魏忠賢素來有錢,為何將一副不值錢的畫掛在家中,朱由檢望著這幅畫許久,突然一驚,原來這是一首藏頭詩,這幾句連起來就是真龍寶藏,“看樣子,真是祖宗保佑,真的有寶藏,看樣子,朝廷有救了啊。”朱由檢高興的大叫起來,但是隨後他有冷靜了下來,因為這幅圖看來看去也只是一副普通的圖畫,沒什麼特別,就算知道了有這寶藏,也不知道藏於何處,此時,朱由檢有憂傷了起來,不經連連嘆氣。

3、因禍得福

真當朱由檢在思索寶藏的秘密時,闖王李自成的義軍已經勢如破竹的殺退明軍,戰報連連傳來,都是敗績,這更讓朱由檢堅定了尋找寶藏的心,這一天,朱由檢又拿著畫,對著發呆,旁邊的太監一看時間都已經是二更時分了,便讓御膳房去準備崇禎皇帝的夜宵,清清淡淡的一晚茶和一碟花捲,很快放到了崇禎皇帝的龍書案上,此時的崇禎皇帝那裡還有心思吃飯,滿腦子都是寶藏的事情,便不耐煩的說,“還吃什麼,再吃人家都打過來了,拿走拿走。”旁邊的小太監也不好違背皇上的意思,便走過去準備端走,不料那小太監一個踉蹌,碰翻了茶杯,將茶水倒在了畫上,“你怎麼回事,還嫌不夠亂嘛,來人吶,給我拖出去斬了。”那個小太監馬上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皇上饒命,小的這不是故意的。”說話的空檔,崇禎轉眼望畫軸望去,看看畫的損壞程度,不料,畫軸上的龍虎圖消失了,漸漸顯出了一副地圖,地圖有個紅色的標記叉叉,上面寫著真龍門,崇禎皇帝因禍得福那裡還記得那個小太監,當即命他喊來自己的親信華如風,命他拿著這幅圖畫尋找地址,取出寶藏。

4、一波三折

過了3天,華如風求見朱由檢,說找到了地上的位置,可是,那裡什麼都沒有隻有一塊石碑,朱由檢當即又失落了起來,過了一會,他命令華如風帶領一隊親信,自己和他兩個人出發去了這所謂的真龍門,去了那裡,朱由檢不由倒吸一口涼氣,這裡四處都是崇山峻嶺,只有一塊石碑,寫著真龍門,旁邊還有一行小子,因為雨水的沖刷,看起來模糊不清,依稀可以辯解,但是很奇怪,上面的字,一行橫著,一行豎著,而且都是些不著邊際的話,橫著哪行寫著文王始當馬車伕,豎著哪行的字,字數不多,但是卻從石碑上面寫到了下面,寫著,始皇統一度量衡。正當朱由檢百思不得解這兩句話的時候,中間有一位文臣站了出來說:“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說。”此時朱由檢那還有什麼禮數,“但說無妨”,“大王,這文王拉車,將姜子牙置於車上,拉的是200步,而這始皇統一度量衡,看那個石碑的長度,老臣估計是一仗,臣以為,這藏寶之地,就是往前200,往下1丈處。”朱由檢一聽,不由得大喜,這說的的確有道理,於是命人在往前200步,往下一丈處開挖,果然,挖到了一處石板,掀開石碑,華如風帶著火把先進去,在地道地下,是越走越黑,走了一段路,只見有一塊大石門,推開石門,朱由檢不由驚呆了。

4、轉眼為空

裡面到處都是金燦燦的黃金,地上到處都是奇珍異寶,最邊上有一處龍壁,還在往外吐著金沙,眼前的珠寶足夠軍費了,朱由檢心裡不由得開心起來,於是命人馬上搬運珠寶,將這些充實國庫,用作軍餉,正當他們一夥人在搬運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牆上的龍壁,瞬間塌了下來,華如風馬上前去檢視,就見幾行小字刻在了龍壁的後面,華如風回來,將此事稟報了朱由檢,朱由檢呆立了許久,久久說不出話來,原來這並不是什麼魏忠賢的寶藏,而是太祖朱元璋留給朱允文以備不時之需的,朱元璋斷定朱棣會造反,於是留了許多錢財給朱允文讓他招兵買馬,東山再起,只是後來朱允文出家做了和尚,才沒有去挖,而後輾轉,魏忠賢得到了有藏寶圖的畫,私心去挖寶藏,沒想到,沒挖寶藏,人就死了,朱由檢望著國庫的錢財,只是仰天大笑,可笑自己挖了祖宗的產業,此時,外面的喊殺聲已經很近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