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J鐘樓頂上,懸掛著一口巨大的銅鐘。
鐘聲渾厚有力,宏亮綿長,方圓數里都能聽到,堪稱“古鐘”。如此巨大的銅鐘是如何鑄造的呢傳說鐘樓原有一口鐵鐘,但聲音不夠宏亮,於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來鑄鐘。
但是三年過去,銅鐘仍然沒能鑄好。皇帝發怒了,斬了監鑄太監,並限令八十天內鑄好大鐘,否則就把全體工匠處斬。
負責鑄鐘的師傅姓華名嚴,是當時有名的銅匠。為鑄這鐘他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耗盡了心血。這天回到家裡,他嘴裡仍然唸叨著:“什麼原因鑄不了鍾呢怕是缺什麼東西吧!”這時,女兒華仙過來了。提起華仙那可真是個好姑娘,她自幼聰明伶俐,跟父親學會了不少銅匠活兒。
由於母親早喪,她十四歲就挑起了家擔。如今她十六歲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誰都誇老銅匠養了個好閨女。為鑄鐘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見狀,忙上前說:“爹,是不是因為火候不到”老銅匠一拍大腿:“有道理!”轉念一想:“但是,如何提高爐溫呢”“我有辦法。”華仙胸有成竹地說,“鑄鐘那天您帶我去吧。鑄鐘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齊了,可爐溫仍然上不去。
眼見這最後一爐銅水又要失敗,華嚴急得眼睛都紅了。就在這時,一個姑娘突然從人群裡飛奔出來,正是美麗的華仙。她穿一身紅襖紅褲,著一雙繡花小紅鞋。只見她衝到爐邊,縱身跳進爐去。華嚴一把沒抓住,只抓住一隻繡花小鞋。
剎時間,爐火升騰,銅水翻滾。老銅匠忍痛下令:“鑄鐘!”工匠們一齊努力,銅鐘最後鑄成了。
為紀念這位獻身鑄鐘的美麗姑娘,人們尊稱她為“鑄鐘娘娘”。每逢風雨之夕,鐘聲淒涼悲切。這時,昔日北京城的媽媽們就會對孩子說:“睡覺吧,鐘樓打鐘啦,鑄鐘娘娘要她那隻繡花鞋啦…。”
很久以前,九曲溪畔有一位老農夫,他釀造的米酒醇美甘冽,只要酒罈一開,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飄逸著濃濃的酒香。
種田的鄉親喝了老農夫釀造的米酒,幹三百六十五天活都不勞累;趕路的喝了老農夫釀造的米酒,走九千九百里都不覺得辛苦。
人們對老農夫,從心底裡喜歡,尊敬地稱他為“田父”。田父的名字,隨著他的酒香飄蕩,傳遍了四面八方。那時節,下八洞的八仙,各顯神透過了東海,遊玩了不少名山大川。這一天,聞到武夷山的酒香,暗暗稱奇。鐵柺李忍不住垂涎欲滴,對同伴嚷道:“錯過這等好酒不喝,真枉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要到武夷山走一遭了。”其它仙人一聽正合心意,於是,有的打扮成販茶商客,有的打扮成雲遊道士,一齊尋到九曲溪畔田父家裡來喝酒。田父象往常一樣,舀出自己的美酒,熱情款待這些客人。八仙喝了田父的美酒,連聲稱好,讚不絕口。他們雖然嘗過仙家玉液,也嘗過人間佳釀,卻從來沒有喝過武夷山農家如此香濃味美的米酒,真是上品。
打這以後,八仙就不願到別的地方遊山玩水了。尤其是鐵柺李,自喝過田父的米酒以後,可算找到“親家”了,天天柱著柺杖,一瘸一瘸,到田父家買酒喝,喝完還要裝一葫帶走。日子久了,倒和田父交上了朋友。
那天,鐵柺李在田父家喝酒,三杯落肚,面泛紅光,晃著腦袋問田父:“你怎樣能釀造出如此奇妙的上等美酒呢?”
田父指著遠處的丹山回答:“這酒是武夷山下良田裡長出的稻米釀造的。”
鐵柺李點點頭:“還有呢?”田父指著門前的碧水回答:“這酒是取九曲溪裡的甜美溪水釀造的。”鐵柺李又點點頭:“還有呢?”田父指著桌旁酒罈回答:“這酒是用遇林窯燒製的瓷壇釀造的。”鐵柺李眼睛亮了,興奮地叫起來:“好啊!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難怪你能釀出這麼絕好的美酒!”他連連誇讚田父,高興地手舞足蹈,竟忘記了還要和其它七仙一道去赴瑤池的蟠桃宴會呢!
等七仙找到田父家中,拉走鐵柺李,趕到瑤池的時候,蟠桃宴會已經開始了。只見一排排桌面上,擺著老大老大的仙桃,一位位客人面前,斟滿了噴香噴香的仙酒。眾仙雲集,杯觥交錯,好一派熱鬧景象。
那鐵柺李趕忙坐入席中,舉杯便喝,酒剛入口,卻“哇”一聲吐出來,筵席上的眾仙都看懵了。
王母見了覺得奇怪,便問八仙。鐵柺李是個直性子的人,搶先答道:“你這瑤池瓊釀算什麼酒,還不如武夷山田父家的米酒好喝!”
正在這時,從武夷山飄來一陣酒香,縈繞在瑤池之上,宴會上眾仙聞到,饞涎欲滴,那王母也禁不住直咂嘴巴,責備釀酒大仙,竟不如人間的一個農夫。釀酒大仙羞紅了臉,半天說不出話來。
鐵柺李眼睛眨眨,對王母說:他願與釀酒大仙一同去向田父買回一罈米酒,讓眾仙也嚐嚐人間佳釀,享享口福。王母這才轉怒為喜,吩咐二人快去快回。
二仙人飄然來到田父家中,鐵柺李一五一十說明來意。田父聽說仙人要喝凡酒,心裡也樂了。
田父說:“行,我送你一罈米酒就是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