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小酒館

第364章 銅鐘

二仙大喜,鐵柺李連聲稱謝,釀酒大仙抱起田父送的一罈美酒,辭別田父,急著趕回瑤池。那鐵柺李腿腳不方便,又這樣來回奔波,累得夠嗆。半路上,他只好叫釀酒大仙把酒先送回去,自己慢慢地走,但他再三交代:“這酒好,你千萬要給我留幾碗!”釀酒大仙一口答應,抱著酒罈先走了。

王母見了武夷山田父的米酒,一嘗果然美極了,真是名不虛傳,十分高興,

命釀酒大仙斟給席上的眾仙品嚐。釀酒大仙只顧給大家斟酒,忘記了鐵柺李的交代,等鐵柺李到了,酒罈裡的酒已經不多了。

鐵柺李回來,累得氣喘吁吁,早想喝上幾碗米酒解乏,一看他的酒碗空空的,再看釀酒大仙抱著酒罈給眾仙斟酒的樣貌,明白壇裡沒剩多少酒了,頓時怒從心起,火冒三丈,舉起柺杖就打釀酒大仙。

釀酒大仙慌忙躲閃,只聽“噹啷”一聲,人沒打到,倒打中了田父的酒罈。釀酒大仙抱不住,手一鬆,酒罈骨碌碌滾出瑤池,落到人間。真是巧,那酒罈不偏不倚,竟落到武夷山五曲南岸的山中。

只是被鐵柺李打裂了一道口子,剩下的米酒從裂縫涓涓流入九曲溪。之後這隻酒罈化成了武夷山的一座奇峰,象根擎天柱,也象個石壇子,壯觀極了。人們便叫它天柱峰,明白它的來歷的人,都稱它為酒罈峰。

人們說,那酒罈裡剩下的米酒,至今還日夜向九曲溪流淌,那酒香便也飄逸不盡。因此,用九曲溪水造的佳釀,美味芬芳,大家給它取了一個很美的名字“武夷流香”。

相傳太陽神炎帝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名字叫瑤姬,小女兒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宮無聊,有一天,女娃駕船遊東海而溺,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鳥,棲息在發鳩山,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人們便將此鳥叫作精衛鳥。精衛銜草石由發鳩山飛往東海投入,誓言要填平東海。

晉代陶淵明詩曰: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後人常用“精衛填海”這句成語,比喻既定永恆目標,更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為後盾。

黃帝戰勝蚩尤後,建立了部落聯盟。黃帝被群民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帶領大家發展生產、種五穀、馴養動物、冶煉銅鐵、製造生產工具;而做衣冠的事,就交給妻子嫘祖了。嫘祖經常帶領婦女上山剝樹皮、織麻網,還把男人們獵獲的各種野獸的皮毛剝下來,進行加工。時間不長,各部落的大小首領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

有一天,嫘祖帶著部落裡的女人們上山,突然在一片桑樹林裡發現滿樹結著白色的小果。

她們以為找到了鮮果,就帶回了部落。但是小果既咬不動也沒有什麼味道,嫘祖就把白色小果都倒進鍋裡,加上水用火煮,並用木棍攪拌

。攪了一陣子,把木棒往外一拉,木棒上纏著很多像髮絲般細的白線。沒多久,煮在鍋裡的白色小果全部變成雪白的細絲線,看上去晶瑩奪目,柔軟異常。

嫘祖是個十分聰明的女人,她仔細看了看纏在木棒上的細絲線,然後高興地說:“這不是果子,不能吃,可能有別的用處。”她又觀察了許久,最後弄清這種白色小果原先是由一種蟲子口吐細絲繞織而成的,而非樹上的果子,並且能夠用做衣服的原料。

從此,在嫘祖的倡導下,人們開始了栽桑養蠶的歷史。後世人為了紀念嫘這一功績,就將她尊稱為“先蠶娘娘”。

天盤古開天的主角是盤古,是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人物,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曆紀》。

在太古的時侯,太空中飄浮著一個巨星,形狀像是一個雞蛋。就在那巨星的內部,有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一向在用他的斧頭不停的開鑿,企圖把自己從圍困中解救出來。經過一萬八千年艱苦的努力,盤古揮出最後一斧,只聽一聲巨響,巨星分開為兩半。

盤古頭上的一半巨星,化為氣體,不斷上升;腳下的一半巨星,則變為大地,不斷加厚,宇宙開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盤古也越高大,成了“頂天立地”的英雄。

盤古臨死時,全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左眼變成了鮮紅的太陽,右眼變成了銀色的月亮,撥出的最後一口氣變成了風和雲,最後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他的頭髮和鬍鬚變成了閃爍的星辰。

頭和手足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高山,血液變成了江河湖泊,筋脈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面板和汗毛化作花草樹木,牙齒骨頭化作金銀銅鐵、玉石寶藏,他的汗變成了雨水和甘露。從此開始有了世界。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