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民,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偉大母親,她與孟子的母親、歐陽修的母親、岳飛的母親一起被尊為“四大賢母”。
湛氏出生在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在十六歲那年嫁給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
生下陶侃沒幾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帶著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孃家。母子倆孤苦無依,以紡織為生,湛氏小時候讀過一點書,因此她十分重視對兒子的教育,為了讓陶侃學到更多的知識,她日夜不停地紡紗。而陶侃也深知母親的良苦用心,發奮讀書,漸漸地便精通了各種兵法,後來還被太守範遙舉薦做了一名縣令。
在兒子即將起程赴任的時候,湛氏將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侃兒,我這個做母親的苦了一輩子,現在總算盼到你有了出息。
我希望你能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要為民辦事,不要誤國害民。我為你準備了一份禮物,你到了官府再將它開啟·\"說著,湛氏遞給兒子一個紮好的包袱。
帶著母親送的禮物,陶侃來到了縣衙。他小心翼翼地開啟包袱,只見裡邊有一塊土、一隻舊碗和一塊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隨即便明白了母親的用意。原來那一塊土是叫他要永遠記得家鄉的故土,那隻舊碗是叫他不要貪圖榮華富貴,而那塊白色粗布則是叫他做官要廉潔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直將母親的囑咐牢牢記在心裡,成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很早很早以前,杭州還是一片乾涸的海灘。周圍幾十裡內見不著一條小河,也找不到一條小溪。住在這裡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擔著水桶到老遠老遠的地方去挑水。他
們光為這點點水就日愁夜愁,從來沒有過上開心的日子。
老一輩有人知道靈隱後山裡有股清泉,因為被一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擋住了流不出來。
多少年來,曾有好些年輕人上山去過,想把那道石壁鑿穿,可是都沒有成功。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
後村有個小夥子名叫水兒,從小沒爹媽,是跟著他老爺爺長大起來的,從六歲起,他就跟著老爺爺一起去挑水,至今已經整整十五年了。
這一天,是水兒二十歲的生日,老爺爺為他下了一大鍋面,祖孫兩個快快樂樂地過了一天。
到了晚上,老爺爺將水兒叫到面前,把靈隱後山那股清泉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水
兒聽了高興,緊緊腰帶,捋捋袖子,就去把平時幾個要好的小夥子叫攏來,大家商量著一道上山去鑿石壁,一定要使這股清泉流進村來。老爺爺見水兒有這麼大志氣,高興得掉下眼淚,連夜準備乾糧,明天一早好讓他們上山。第二天,水兒他們一夥十個人,帶著鐵錘、鑿子,準備上山。
臨走,老爺爺對小夥子們說:“你們去鑿石壁,要一口氣鑿下去,如果停下來,它又長成原來的模樣,那就白費勁了。還有,當石壁鑿穿的時候,裡面的一股石漿噴出來,噴在身上會把人凝成石頭的。
你們千萬要記住啊!”水兒他們一邊答應,一邊就上山去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