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在自我保護機制!
什麼是自我保護機制?
字面意思,人的基因是個很繁雜的程式碼,它編輯了在面對各種危險時,潛意識該如何對自己進行保護。
如:
在公司待的很不舒服,你會產生出辭職等念頭。
更通透一點,依舊拿校園霸凌舉例。
絕大多的被霸凌者,在前幾次受欺負後,內心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這股情緒會使你遠離學校。
可歸根結底並非厭惡學校,而是厭惡受欺負!
如果此時,給他換一個沒有霸凌的正常學校,或是退學,總之只要遠離學校,前期心理病症至少能好一半!
但.
“只要存在家長,九成學生便不存在不去學校的可能,只要去,情緒便會繼續遞增。”
“同一學校的學生往往互相之間居住地不會遠,所以即便轉學、休學,住在附近的霸凌者也可以前往受害者居住地附近加害。”
“學業、居住地,這種令人無法撼動的條件,會將自我保護機制捆綁無法動彈。”
徐良臉上依舊帶著對待上帝一般的笑容。
人面對危險是會逃的。
即便是sm,也不會喜歡這種東西,會直接逃跑。
尤其是長時間的情緒遞增,更是有無數逃跑機會!
可.
為何還有無數情緒遞增到極端的例子?
原因便是徐良所說。
逃不掉。
束縛條件無法撼動!
保護機制被強行掐斷.
“換句話說。”
“所有情緒遞增到極端的人,他們都有一個無法撼動自身與死者長期相處的條件!”
“警方只需要調查死者過往在什麼地方呆的最久,隨後在其範圍內排查即可。”
想了想。
徐良貼心道:
“死者十分年輕,從外貌來看最大不過二十三歲。”
“警方只需要將死者的人生經歷,切割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無需調查部分,也就是一歲到十歲,後面兩部分分別是‘十歲~十五歲’,‘十五歲~二十三歲’”
十歲以內難查,且也很難做出仇恨的矛盾。
後兩個幾乎是兩種生活的分水嶺,分開來查會十分清晰。
言罷,徐良伸出手,敲了敲桌子。
也就是同一時間,牆上的掛鐘響起聲音。
“咚咚~”
一小時到了!
王超和陳長春如夢初醒,連忙站起身。
陳長春沒有猶豫,果斷掏出二百塊錢拍在桌子上,隨即站起身,滿臉認真。
“好,我會盡快去核實。”
言罷,他就要向外走去。
對方說的已經很透徹了,所有推論幾乎都有線索支撐。
再往後想推下去只能憑藉新線索,沒時間耗在這,需得儘快安排人手,哪怕這番推論是錯的,快點驗證也能節省些許時間。
徐良看著桌上拍下的二百塊。
他忽的又開口道:
“哦,對了,給你們提個醒。”
“兇手很恨死者,恨到能殺人,甚至鞭屍的地步!”
“套用剛才所說理論,這代表矛盾本身程度十分激烈,遠不是所謂口角衝突.可能不是單純的長時間情緒遞增。”
“我勸你們.最好調查一下死者本身,是否是個遵紀守法的人。”
聞言。
王超撓了撓腦袋。
守法?死者二十三歲,從檔案上來看沒有任何作奸犯科的記錄。
如此來看,自然是守法的。
只是
陳長春忽的一頓,臉色瞬間肅然。
“好,我會盡快前去核實!”
言罷,他便急匆匆向外趕去。
對方所言他自然明白,無非代表兩件事。
一,情緒越大代表矛盾越激烈,同樣,矛盾越激烈便越是好查,只需以宏觀視角,觀看徐良劃出的那兩段人生經歷,瞄準重大轉折點,興許會有好收穫。
至於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