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那我們會繼續調查下去。”
“護身符有什麼特別反應嗎?”
“啊?沒有。你們給的護身符我一直帶著,沒什麼特別的。”
“你已經停掉人際往來了吧?”
“這個……這個不可能完全停掉吧?而且好多人已經是我親人朋友了……”
“最好還是減少接觸。我們暫時無法摸清楚這種死亡的規律,為了安全起見,您最近還是減少相關行為為好。”
“我明白。我……我……我想問問,林一凡,真的是自殺的嗎?”
“不能確定。可能是如報紙新聞所寫,家人朋友死絕,忍受不了後自殺了,也可能是死絕了之後就輪到他了。”
“嚇!這……這、我、我怎麼辦?”
“所以才讓你停止相關行為。如果這個靈異事件有個選擇標準,我們還能做一番佈置。就目前的情況看,它完全隨機,和你的遠近親疏不是它選擇死者的標準,我們就很難把握。”
“但作為一種嘗試,我們期望它能有個標準,請您暫停賺錢的行為以及和旁人的接觸,只與我們保持聯絡,就是希望它能將目標放到我們身上。”
“那你們豈不是!”
“我們的安全不用你擔心。”
“這樣啊……我明白了。”
2010年6月30日,聯絡到林一凡舊同事孫祥寶。音訊檔案.v。
“您好,孫先生。”
“你們好。沒想到林一凡死了那麼多年了,還有報紙想要寫他的事情。”
“林先生的事蹟很振奮人心,不管過去多少年,都會有人想起來,也能觸動很多人。”
“呵呵,大概吧。”
“您能說說您印象中的林一凡先生嗎?”
“我印象中他就是個可憐人。他死的時候有記者來做採訪,我就這麼說,不過沒上報紙,報紙上刊登的那些話,就像你們說的,‘振奮人心’。”
“可憐人是指他失去親友的事情嗎?”
“不,是他從商那幾年。你們這些外人完全不知道,我和他那時候一起在科研所工作,工資不多,但福利很不錯,本來日子都挺好的,他也很喜歡這個工作,可94年的時候,他愛人被查出來生了大病。我記得是腫瘤,要花很多錢去治病。他們家把積蓄全拿出來,再到處借錢,還是不夠。”
“這點,過往的新聞中似乎都沒報道。不過我們的確有查到林太太的就醫記錄。”
“他瞞著他愛人的。”
“瞞著林太太?”
“對,瞞了他愛人,瞞了好多人。因為那筆醫藥費太大了,他怕他愛人主動放棄治療,所以什麼都沒說。我也是機緣巧合才知道這件事情。”
“林先生是為了籌集醫藥費才下海經商的?”
“是啊。他下海經商,倒買倒賣,因為那個時期,怎麼說……就是剛剛好,市場剛剛好,他那個人聰明,這樣也的確賺了點小錢,但都投進他愛人那個無底洞了,手頭活錢不多,也就一直奔波當小商販,後來一下大賺一筆,才開始穩定下來,自己建了廠。”
“您知道他大賺的那一筆生意是怎麼回事嗎?”
“不是很清楚。我也是看新聞上寫,他自己說天上掉了餡餅,倒騰點東西,正好被個有錢人看上,花大價錢買了下來。”
“以前的採訪記錄的確是這樣寫的。他那時候還和您有聯絡吧?沒有透露什麼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