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院藥庫前,燈火通明,早已亂成一團。
皇帝親臨的旨意如雷霆降下,太醫院院使以下,所有當值的御醫、藥工、書吏,全都連滾爬爬地趕到藥庫前的空地上,跪了一地。
人人面無人色,瑟瑟發抖,不知是福是禍。
皇帝親臨太醫院藥庫,這可是開國以來頭一遭!
聯想到剛傳來的太孫薨逝又復生的驚悚訊息,更讓這群人肝膽俱裂。
朱元璋和陳寒的身影出現在月門下。
“臣等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院使領頭,眾人齊聲高呼,聲音都在發顫。
朱元璋看也不看他們,徑直走到藥庫厚重的木門前,沉聲對陳寒道:
“先生,藥庫在此。太醫院上下人等,皆在此處聽候先生差遣。若有哪個不開眼的膽敢敷衍塞責,先生只管告訴朕,朕剮了他九族!”
眾人伏得更低,大氣不敢出。
陳寒微微頷首,目光平靜地掃過眼前跪著的數十人:
“都起來。院使、藥庫主事、熟識藥材存放位置的藥工,隨我入庫。其餘人等,聽我號令行事。”
“遵……遵命!”太醫院院使慌忙爬起,腿肚子還在打轉,趕緊點了兩個主事和三個最老練的藥工。
沉重的藥庫大門被推開,一股濃郁複雜的藥草氣息撲面而來。
庫房高大深邃,一排排頂天立地的藥櫃矗立,抽屜上貼著藥材名籤,密密麻麻,蔚為壯觀,空氣乾燥,瀰漫著陳年木料與各種藥香混合的氣息。
朱元璋站在庫房門口,並未入內,只對毛驤道:
“毛驤,帶人守住門口。非先生與朕之令,擅入者,格殺勿論!”
“卑職領命!”毛驤按刀肅立,殺氣騰騰。
陳寒帶著院使和幾名藥工走入藥庫深處。
他腳步不停,目光如電,飛速掃過兩側藥櫃上的名籤。
“黃芪,取上品北芪,要五年以上根莖。”
“黨參,紋黨為上,洗去浮土。”
“當歸,全歸,秦歸為佳。”
“生地黃,懷慶府產,個大色黑者。”
“金銀花,取未開花蕾,色青白者為上。”
“連翹,青翹,老翹不用。”
“板藍根,切片者不用,取整根乾燥者。”
“甘草,內蒙甘草,去皮炙用者不要,取帶皮生草。”
“白朮,於術,炒焦者不用,取生曬切片。”
……
陳寒語速極快,報出的藥材名目繁多,要求極為精準,產地、年份、部位、炮製狀態,皆有明確限定。
院使和藥工們聽得心驚肉跳,手忙腳亂地在如林的藥櫃間奔跑尋找。
好在陳寒對藥庫格局似乎瞭然於胸,總能準確指出大致區域。
饒是如此,尋找符合他苛刻要求的藥材,也讓這些積年老藥工滿頭大汗。
很快,陳寒面前的大案几上堆滿了各種藥材。
“取潔淨陶製研缽、藥碾數套,需從未沾染腥羶油膩者。”
“備大號銅銚(煮藥鍋)三口,新制未用者為上,反覆刷洗,以沸水煮過。”
“取山泉水或深井水,澄淨清涼者,備足三缸。”
“另備細密絹篩兩面,新籮底者。”
“再取上等白蜜三斤。”
命令一道道下達,藥工們跑斷了腿。
院使在一旁看得心驚膽戰,這配藥架勢,前所未見。
陳寒親自動手,先將黃芪、黨參、當歸、生地黃、白朮、甘草等益氣固本、健脾養血的藥材揀出一堆,交給兩名藥工:
“此乃君藥,黃芪、黨參、甘草單列。其餘混合,用此研缽,細細搗成粗末,不可過細,保持纖維,搗好後,分作三等份。”
他又將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清熱解毒的藥材揀出:
“此乃臣藥,各自單獨搗碎,同樣粗末即可,分三等份。”
最後是一些輔佐調和之藥:
“白蜜隔水燉化,去其燥性,備用。”
藥庫內瞬間忙亂起來,搗藥聲、篩藥聲、搬水聲、刷洗銅銚聲混雜一片。
陳寒如同統帥,目光冷靜,穿梭其間,不時檢查藥末粗細,或嗅聞藥材氣息,指揮若定,他手法熟稔,對藥材的性狀把握之準,讓院使和藥工們暗自咋舌。
很快,三份粗末狀的君藥(主藥)、三份臣藥(輔藥)、燉好的蜜水皆已備齊。
陳寒走到第一口刷洗乾淨、注入清冽山泉水的大銅銚前。
他並不點火,而是先將一份君藥粗末盡數倒入冷水中浸泡。
“先生?這……”藥庫主事忍不住開口。
煎藥向來講究“武火急煎”、“文火慢燉”,哪有直接用冷水泡藥的?
“閉嘴!”院使狠狠瞪了主事一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