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打到這個程度,盟軍十八路諸侯,已經是山窮水盡,用盡了隨後一絲底氣。
現在已經是要兵沒兵,要糧沒糧,士氣全無的狀態,軍心戰意降到冰點。
還有,活著的盟軍兵卒們越發厭惡征戰,看不到生的希望,都有譁變的趨勢了。
當兵的沒那麼多理想,只想吃口飽飯,不想繼續送死,未堅持到天亮,就停止了進攻,紛紛叫嚷著要回家。
袁紹看看還未攻破的伊闕關,也是心力憔悴,無奈得搖搖頭,也萌生了退意。
董卓三十萬西涼軍,能控制大漢中樞,操控朝廷,那是那麼容易打敗的。
他感覺這場大戰,再打下去,也很難取得最終的勝利,見不到當今天子。
死戰只是徒增傷亡,損耗諸侯們實力罷了,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而且,十九路諸侯中,前十七路主力都不想打了。
第十八路諸侯屁用不頂,這個不算數;第十九路諸侯不靠譜,時好時壞,琢磨不定。
主要是,大家都不想再折損手頭僅剩的一點兵卒,也情有可原。
如果兵全打沒了,諸侯們回到屬地,還怎麼站穩腳跟,維持中原各地局勢,還怎麼鎮壓各地愈演愈惡劣的黃巾軍。
在諸侯們抱頭痛哭,互相撫慰受傷的心靈時,一直未上場的十九路軍劉盛陣營,也產生了分歧。
荀彧再三勸諫:“小主,昨日戰事之難,遠遠超出預料,還請小主慎重考慮。
我等既已制定了北上幷州的策略,此戰不打也罷,還是儲存實力吧!”
孫瑾雖然被降為文吏,但依舊不拿自己當外人,拉著劉盛小手,苦苦勸解。
“小主,西涼軍雖中毒,但戰意未減,我軍若強行出戰,必是死戰,毫無意義。
要是把兵卒都打沒了,咱們以後還怎麼開闢根基,獨樹一幟?
你手下將領又該何去何從?我該怎麼辦?”
身後諸降也是這麼認為的,感覺此戰打下去,對十九路軍有害無利,還是趕緊腳底抹油,扯呼吧!
劉盛知道大家都是為自己著想,但這個時候逃跑,會置天下諸侯於何地?
自己雖然沒品,但也絕對幹不出臨陣脫逃,危急時刻放盟軍鴿子的嗅事。
“不可,我雖年幼,卻也知大漢江山飄零,到了危急時刻。
即便不敵,也總得有人站出來,喂大漢留幹最後一滴血,不然,四百年大漢江山,還有什麼希望?”
諸侯們聽完,大吃一驚,實在沒想到,小崽子還有這覺悟。
劉虞心疼兒子,跑過來勸解:“盛兒,不必為難自己。
你年歲尚小,所領兵馬不是大漢正規軍,沒義務必須犧牲的。
你就此離去,相信天下諸侯和百姓們,不會說你個十歲娃娃什麼的。”
劉盛小脖一擰,大聲呼喊:“董卓狼子野心,謀朝篡政,陷百姓於水火,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我雖年幼,卻也能明辨是非,知道時間黑白對錯。
且不說我本就是漢室宗親,單是盟軍十三萬兒郎,肯為四百年大漢流盡熱血,征戰至此。
我們劉姓一族,段無臨陣脫逃的道理。
所以,我不退!”
周圍人群被深深得震撼了,不敢相信劉盛小兒還有這麼熱血的一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