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穆順走後,劉盛於心不忍,實在不想看到他這等忠義之士枉死,便喊來小班底,召開緊急會議。
“諸位,穆順如此急切得去送信,說明長子城已經到了關鍵時刻,隨時可能城破人亡。
我們不能等了,必須儘快派出騎兵支援,步卒跑得太慢,隨後便到。”
剛才劉盛用一首戰歌,時文武統一了思想,無人再出演反對,紛紛稱是。
古詩詞就是這麼神奇,戰歌就是這麼魔幻,能調動人的情緒,改變人的思想。
劉盛繼續吩咐:“華雄,統領所有騎兵,趙雲、徐晃、韓當、張遼四人為副將,賈詡為軍師。
爾等五將各領三千騎兵,提前出發,馳援長子城。”
五將紛紛領命,劉盛面向賈詡,一臉嚴肅:“
文若,對面是苦大漢久矣的異族匈奴,四百年血淚史,漢人的生死仇敵。
把你的絕戶計全都拿出來,對他們不用仁慈,不用講道義,能坑多慘算多慘。”
賈詡一聽這話,豪情壯志也燃起來了:“小主,我悟了!
原來我的絕戶計,不是一無是處,其真正的用武之地,在外族身上。
請小主放心,看我不坑死丫的,此戰,某絕不手軟!”
劉盛點點頭:“文和,我軍能不能開啟局面,能不能扶大漢邊疆於危亡,就看你的了!”
賈詡點頭如搗蒜,片刻間便煥發了第二春,著實沒想到,自己還有如此光景,受人重視。
其實,毒士是世人對我的誤解,本質上我還是個老英雄,也想被人尊敬,沒想到,我也有真正為大夏而戰的一天。
華雄點齊兵馬,帶著眾人離去,蕩起漫天煙塵。
劉盛則帶著八萬五千餘步卒,跟在後邊猛跑,預計比騎兵晚到兩三日。
八萬五千步卒,分為四部分,其中於禁為步卒統帥,統一協調。
于禁和典韋、程普、高順等四位步卒將軍,各領兩萬兵。
餘下一千騎兵和五千步卒,由半吊子張逸率領,作為劉盛親軍護衛。
因為戰時需要,孫瑾這個碎嘴子,被小主重新啟用,任了軍司馬,統一排程軍資補給。
荀彧在旁查漏補缺,出謀劃策,完善大軍各方面事宜。
初平一年秋,秋風裹著沙礫,抽打在長子城的夯土城牆上,發出嗚咽般的聲響。
大漢上黨郡長子城前,於夫羅率六萬南匈奴騎兵,逼迫數萬手無寸鐵的幷州百姓,強行攻城。
城牆下,黑壓壓的人群,像被驅趕的羊群,在鐵甲騎兵的呵斥聲裡蠕動。
這些人都是幷州漢人俘虜,他們的爹孃妻兒或許已經慘遭屠戮,或許還在匈奴人的營帳裡做著奴隸。
他們目光呆滯,被匈奴人抽打著,驅趕著,機械得向前挪動,一片死氣沉沉。
和大部分漢族俘虜的人一樣,陳二狗的手在發抖,他手裡攥著的,只不過是一根磨禿了的木矛。
木矛上的木刺扎進掌心,滲出滴滴血珠,他卻渾然不覺。
半月前,他還是壺關郊外的農夫,開心得耕種著幾畝薄田,和妻兒老小在田間有說有笑。
突然,身後傳來匈奴騎兵的呼哨,幾隻箭矢從他耳邊擦過,射死了自己的父母。
緊接著,手拿彎刀的匈奴人來了,呼喊著自己聽不懂的言語。
不容分說,便砍死了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幼子,擄走了自己尚有身孕的妻子。
這一幕幕在周圍田地頭,不斷上演,不知多少漢族老弱被殺害,多少女子被侮辱,侮辱完被煮為肉食。
也不知多少像他這樣的青壯,在反抗中死去,或在苟且中偷生。
陳二狗天生懦弱,也許,正是這種懦弱,讓他苟活到現在,但也就到此為止了。
該死的匈奴人,強迫這些悽慘的百姓,去攻打長子城,攻上城頭是死,不攻也是死。
若真的幫匈奴人攻下城池,殺死自己同胞,那事後定會遭萬人唾棄,生不如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