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他老人家,為啥放著這麼多子孫不聞不問,非要給盛兒拖夢,這是祖宗看上了自家的麒麟子啊。
除騎兵外,一名文臣孫瑾,一名武將張逸,也同時到位。
劉盛滿心歡喜的看著眼前兵馬,各個盔明甲亮,膘肥體壯,裝備精良,顯然是百戰強軍無疑,父親當真是捨得。
那文臣和武將也不錯,劉盛的記憶裡有這倆人,都不一般。
雖然孫瑾和張逸在歷史上沒啥名氣,但在劉虞兵敗後,面對公孫瓚威逼利誘,他倆拒不投降,自殺以明知。
可謂是老劉家死忠,人品絕對可靠。
接下來的時間裡,劉盛談古論今,毫不掩飾才華,和手下培養感情,努力組建自己的小班底;
一邊耐心等待父親大軍開拔。
沒錯,他要搞事情,但一切籌謀,必須等父親走後,手下兩百人失去了主心骨,完全聽命於自己的時候,才能出手。
終於,五日後劉虞準備好一切,發表討董檄文,祭天誓師,帶領三千騎兵,浩浩蕩蕩離開幽州薊城,酸棗會盟去了。
隨行謀士是田疇,武將鮮于銀、齊周、張贊三人,三千騎兵已經是幽州能抽調出來的極限。
劉盛站在城牆上,無力吐槽父親的班底,除了那個田疇有些名氣,其它幾個,根本沒聽過,能好到哪裡去。
甚至,孩子都懷疑,這些人都是父親跑到大街上,隨便拉過來湊數的,一個能打的也沒有,祈盼老頭能活著回來吧!
薊城的留守人員,有別架魏攸,從事公孫繼,武將鮮于輔、齊周等,也是一個比一個菜。
爹走了,但兒子比爹還憂心,也不知道老爹知不知道現在幽州的形式。
幽州全境,相當於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遼寧大部以北及朝鮮半島北部地區,乃戰國時期燕國故地。
共有11郡91縣,人口330萬,實在在大漢十三州中墊底,經濟不行,農業不行,唯獨軍事還湊合。
劉虞雖然為幽州刺史,但幽州卻不是由他說了算。
這裡還有公孫瓚、公孫度兩大勢力,根本不聽劉虞號令,各自擁兵自重,與裂地封國沒有區別。
劉虞直接管轄代郡、上古郡、范陽郡、燕國、漁陽郡五個郡和小半個右北平郡,轄區人口約摸130萬左右;
公孫瓚管轄右北平郡大部分、昌黎郡、遼西郡等三個大郡,人口100萬左右;
公孫度管轄遼東郡、樂浪郡、玄菟郡等三個大郡,人口100萬左右。
劉虞雖然實際控制五個半郡縣,但都是小郡窮郡,轄區面積並不比公孫瓚、公孫度二人的大多少。
因此,三家實力起鼓相當,牛老大不服牛老二,也就可以理解了。
劉虞是漢室宗親,忠君愛國,遵從孔孟,推行德政,與少數民族和睦相處,治下百姓生活還算湊合。
但他重文輕武,手下將領一個能打的也沒有,整體軍事實力不行。
轄區內共有兩萬軍兵,其中騎兵一萬,步兵一萬,分佈在五個半郡縣中;
此次出征的三千騎兵,都是薊城留守的嫡系兵馬,也是劉虞手下唯一的一支常備機動部隊。
全部拉出去酸棗會盟,可見老登下了多大決心,下了多大的血本,全是被兔崽子忽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