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管孫瑾怎麼不服,反正荀彧的計策,劉盛是信了。
“諸將聽令,速速依照荀大軍師計策行事!
華雄,趙雲、韓當、徐晃,爾等四人,領全部騎兵,攜帶所有火油,全速繞行太谷關。
若能破城而入則最好不過,若事不可為,定要及早撤離,儲存我方騎兵主力,都給我活著回來。”
四將得令,紛紛吹響號角,召集麾下騎兵,收集火油,繞過戰場,奔太谷關而去。
劉盛繼續傳令:“于禁、典韋、程普,爾等三人,各領兵卒,布品字陣型,守衛盟軍大營。”
三將領命,各帶領麾下兵馬,前去佈置。
劉盛又窩在張逸懷裡,跟荀彧、孫瑾及一千衛隊,蹲在大軍身後觀戰。
太古關外的原野上,氣氛緊張到極致,甲冑與旌旗的摩擦聲,沙沙作響,不絕於耳。
此次大戰非比尋常,雙方主帥都到場了,參戰總兵力實打實得超過了二十萬,涉及多個兵種,
可謂是一場硬碰硬的決戰。
不是以往那種小大小鬧,一股腦衝鋒就能打贏的,雙方各自都在緊張的排兵佈陣。
十七路諸侯,近十萬大軍列成十里長陣,劉盛和劉備這倆貨除外,一個出工不出力,縮在後邊當烏龜;
一個空有名頭和志向,手下沒兵可用。
袁紹打出了從未用過的“四世三公”大旗,身後還有“誅除董卓”、“興復漢室”等旗子,威風凜凜。
各路諸侯也逼格拉滿,都把自己的噱頭和將旗豎了起來,頗有一番氣勢。
曹操的“行奮武將軍”旗在風中舒展;韓馥旗下冀州鐵騎的鐵甲映著朝陽;
孫堅丹陽軍的藤甲泛著油光;劉岱兗州步兵的皮甲沙沙作響……
各色旗幟和甲冑織成的洪流在曠野上蠕動,兵器碰撞聲與戰馬嘶鳴匯成震耳欲聾的雷潮。
對面西涼陣營,董卓的九萬五千西涼軍均為赫赫,陣型齊整。
黑衣、黑甲、黑旗,如同巨蟒盤踞,黑壓壓一片。
“飛熊軍”的熊頭幡與“破虜營”的狼首旗格外顯眼。
待雙方準備完畢,西涼陣營,順先放出箭雨,還有少見的巨型床弩,鋪天蓋地飛了過來,先刷了盟軍一撥人頭。
“放箭!”袁紹也不示弱,令旗驟然揮落,聯軍陣前的五千弩手同時扣動扳機。
盟軍箭雨如烏雲蔽日般掠過天空,墜向對面西涼陣營,發出尖銳的呼嘯聲。
西涼軍的盾牆應聲豎起,三萬面木盾組成的移動堡壘,箭矢撞在盾面上噼啪作響。
有的箭頭嵌入鐵盾邊緣,有的被彈飛上天,也有少數射中倒黴蛋的,卻難以撼動這層堅固的屏障。
盾牆後突然響起蒼涼的牛角號,三萬五千西涼鐵騎如黑潮般,分作兩隊,從大軍左右兩側湧出。
馬槊的尖端破開空氣,在陽光下劃出死亡弧度,看著都滲人。
盟軍這邊,公孫瓚、劉虞、袁紹、韓馥、袁術、劉岱、孔由等諸侯,各自吹響號角。
號令麾下騎兵全部開出,從左右兩側,分別攔截阻擊西涼騎兵。
緊接著,孫堅帶領最能打的丹陽兵向前挺進,其軍紀嚴明,軍威赫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