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彈劾桃源縣縣令,蘇白!”
“此人身為朝廷命官,食君之祿,卻不思報效君恩,不以蒼生為念!”
“為一己之政績,此獠竟在桃源縣內欺壓鄉里,魚肉百姓!那蘇白究竟有多麼喪心病狂,竟將桃源縣的關稅,預徵到了百年之後啊,陛下!”
此言一出。
滿朝文武,一片譁然。
“這......這是何等荒唐!”
“百年?怕不是瘋了!”
“一個七品縣令,竟有如此膽量?”
“他不知道陛下最恨的就是貪官汙吏嗎?簡直就是找死!”
......
大明,洪武十二年。
金陵奉天殿內卯時剛至,晨光熹微,朝會才剛剛開始。
宰相胡惟庸的彈劾之聲,在這座帝國權力中樞的大殿之上不斷迴響。
隨著他最後一句話音落下,整個奉天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文武百官皆屏息凝神,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了至高無上的九五之位。
龍椅之上,身著玄色龍袍的朱元璋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在龍椅的扶手上輕叩著,發出“篤、篤”的響聲。
無他。
實在是胡惟庸彈劾的這個人,他實在......太過熟悉。
蘇白。
這個名字,讓他瞬間回想起了五年前的一些事。
朱元璋自屍山血海中殺出,從一個放牛娃坐上這至尊之位。
靠的便是手裡的刀,和一股不服輸的狠勁。
他深知人才難得,更知底層百姓中藏龍臥虎。
所以,自他馬背上打出這大明江山以來,便廣開言路。
不問出身,唯才是舉。
許多沒有根基背景的寒門子弟,只要身懷驚世之才,也都被他委以重用。
五年前,這個叫蘇白的年輕人橫空出世。
以一篇《治國論》驚豔了整個大明,毫無懸念地摘得狀元桂冠。
當時,朱元璋親自在殿上召見了他。
這個面容清秀,眼神清澈的年輕人,面對天威不卑不亢,對答如流。
其見識之深,格局之大,連他這個開國帝王都暗暗稱奇。
朱元璋當即就想將此人留在自己身邊,授以高位,好生培養,將來必成國之棟樑。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他始料未及。
蘇白竟當庭辭去了翰林院修撰的官職,放棄了無數讀書人夢寐以求的錦繡前程。
只提了一個讓滿朝文武都目瞪口呆的請求。
他要去大明國土之內最偏遠貧瘠的地方,做一方縣令。
當時,朱元璋只當是少年人的意氣之爭,想要從基層做起,磨礪自身。
但他欣賞蘇白這份心性,所以特許了。
朱元璋甚至還記得,當時自己拍著蘇白的肩膀說:
“朕給你十年時間,讓朕看看,你能把一個窮鄉僻壤,變成什麼模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