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才過去五年。
這個曾被他寄予厚望的年輕人,就成了別人口中欺壓鄉里、橫徵暴斂的國之蛀蟲?
還將關稅收到了百年之後?
這未免也太過於荒誕。
朱元璋的思緒,又從蘇白的身上,轉到了彈劾他的人。
當今宰相,胡惟庸。
這才是讓他眉頭緊鎖的關鍵。
他朱元璋不是傻子,更不會只聽信這朝堂上的片面之詞。
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胡惟庸。
在朝會一開始,就用如此激烈的言辭,去彈劾一個遠在天邊的七品小小縣令?
殺雞焉用牛刀。
這其中,恐怕是有些緣由。
朱元璋敲擊扶手的手指,停了下來。
大殿內的空氣,在這一刻徹底凝固。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階下,掠過胡惟庸伏在地上的身影。
一番思緒之下,他心中已有了計較。
此事無論真假,查是必須要查的,還要查個水落石出。
帝王之音終於再次響起,打破了殿上的寂靜。
“此事,朕知道了。”
“一個小小的縣令,竟能引得我大明宰相如此動容,足見此事非同小可。”
朱元璋的語氣聽不出任何憤怒之意,卻讓胡惟庸的心頭猛地一跳。
他思索片刻,才繼續說道,
“傳朕旨意,朕會派人親赴桃源縣,徹查此事。”
“不論涉及到誰,官職多高,一併嚴查,絕不姑息。”
聽聞此言,伏在地上的胡惟庸,瞬間大喜過望。
成了!
陛下一起疑心,就算他蘇白渾身是鐵,又能碾碎幾顆釘?
只要把他押回京城,落到自己手裡,那他就有千百種方法,讓蘇白認罪。
到時候,證據確鑿,人證物證俱全,就算他真是個聖人,也得乖乖伏法!
他之所以要親自彈劾蘇白,理由其實很簡單。
這個叫蘇白的年輕人,才華太過橫溢。
那篇《治國論》他也看過,字字珠璣,其中蘊含的治國理念,連他這個宰相都感到心驚。
這樣的人,是一柄雙刃劍。
他曾派人數次暗中接觸,意圖將其拉攏到自己的陣營之中。
可無一例外,全都被那個不識抬舉的年輕人給硬生生頂了回來。
朝堂之上,不能為己所用,便只能是敵人。
胡惟庸很清楚,以蘇白的才學和聖上的看重,只要給他機會,他日必然會身居高位。
到了那時,必然會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
與其等他羽翼豐滿,難以撼動,倒不如趁他如今尚且青澀,提前將這顆釘子徹底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