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小隊雖然只有十人,但卻都是個頂個的軍中翹楚,用澳明的話來說,就是“兵王”,這樣一支由兵王組成的小隊,攜帶當世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還有什麼事情是他們無法辦到的呢?
就在這支小隊潛入成都的第九日,王浩波透過電報給他們下達了來自朱勝機的指令——刺殺張獻忠!
如今的張獻忠好歹也是個皇帝,想要刺殺皇帝,自是一項難如登天的任務,但這是對於普通人而言,對於澳明海軍將士們來說,這件事雖然難,卻並沒有難到那個份兒上!
要知道,澳明海軍將士們可是手握先進的火槍,可以遠端狙殺目標的,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有機會進入足以狙擊到張獻忠的射程之內,就可以取其性命!
但在封建時代,皇帝深居宮禁,莫說是普通人,許多當官的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見到皇帝的機會,就更不要說他們這些悄悄潛入成都的,身份不明之人了!
因此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十名海軍將士已經在計劃著,實在不行就只能冒險潛入宮禁了,這麼做雖然難度很高,也十分兇險,但眼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陛下的命令不能拖延,為今之計也就只能鋌而走險了。
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似乎是他們把事情想的複雜了,這次的刺殺目標張獻忠雖然身為一國之君,但卻是個異類,也或是他稱帝的時間太短,還沒有進入角色,其行事風格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帝王,仍然匪氣未脫,隨性而為。
比起呆在宮禁之中,這個張獻忠似乎更喜歡在宮外拋頭露面,或者說,是因為他最為信賴的四個義子都被派去抵禦明軍去了,很多事情他不得不親力親為,尤其是如今他要打擊異己,更是信不過旁人,非得親自動手不可。
如此一來,要對張獻忠下手可就簡單的多了,能夠狙擊刺殺張獻忠的機會也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如今張獻忠在成都大開殺戒,鬧得人心惶惶,已經沒有人會去注意他們這些生面孔了,澳明海軍將士們行事自然也就可以更加大膽一些了,他們提前刺探到了張獻忠的行程計劃,分成三組在沿途設伏,以確保除掉目標!
張獻忠對此自然是毫無防備的,雖然他也知道在這個時候,手下人很可能會被自己逼得狗急跳牆,會有人對自己不利,已經加強了防範,但也只是基於他們認知中那些可能出現的刺殺手段,比如伏擊、暗箭、下毒等等。
為此,張獻忠內穿的軟甲,是晝夜都不曾脫下的,而且周身都隨時有親兵護衛,且周身五十丈都要清場,不許人接近。
此番防範不可謂不嚴密,基本上不會給任何刺客以可乘之機,因為五十丈開外,便是弓箭手要射暗箭都很難射到他了,更何況他還穿著軟體,這麼遠的距離,箭矢也很難傷到他。
再者說,他把警戒網設為周身五十丈,那刺客總不能就敢正好在五十丈外,警戒網的邊緣上射冷箭吧,那身處警戒網外圍的親兵也不是瞎子,所以刺客只能躲在更遠的地方,就更不可能把箭射到張獻忠的近前了!
但是,弓箭的射程不足以射殺張獻忠,卻不代表著這世上沒有其他武器可以取他性命,只不過是張獻忠不知道罷了!
澳明海軍將士們手裡的狙擊槍可是比軍隊裡裝備的普通步槍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二百丈之內,這槍又快有準,配合將士們出神入化的槍法,可謂槍無虛發,每發必中!
因此,張獻忠的這些防範措施對於澳明海軍將士們而言,簡直就是形同虛設,隨著一聲清脆的槍響,一代梟雄張獻忠應聲落馬,直接被打爆了腦袋,殞命當場!
在場人頓時都被驚呆了,等他們反應過來,想要循聲尋找刺客之時,澳明海軍將士早已撤離,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張獻忠死的突然,是整個大西政權中誰都沒有預想到的事情,但對於張獻忠的死,真正感到悲痛的人卻是寥寥無幾的,甚至於此時的成都,還有不少人對此事是暗暗感到慶幸的。
因為此時的張獻忠正在打擊異己,大開殺戒,只要被捲入其中,以張獻忠的脾性,他可是不管青紅皂白的,被錯殺誤殺亦是難免之事,所以如今張獻忠死了,大多數人只會感到慶幸!
但是,不管大西政權內部對張獻忠是忠心也好,還是不忠也罷,隨著張獻忠的死,此事都已經翻篇兒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西政權必須要儘快推舉出一位新的國君來主持大局才行。
此時,張獻忠的四個義子都在外面,他的女婿,也就是大西政權的左丞相汪兆麟迅速與皇后陳氏聯合到了一起,主張照舊行事,把持大西政權。
對此,別人能認,但張獻忠的四個義子顯然是決計不會認的,尤其是之前最有資格成為張獻忠繼承人的孫可望,怎麼能夠容忍汪兆麟和陳皇后奪走本應屬於自己的皇位?
因而孫可望與李定國當即一拍即合,並給劉文秀和艾能奇去信,約他們一同率軍殺回成都,逼汪兆麟和陳皇后速立新君,繼任大統!
汪兆麟和陳皇后好不容易才擺平了成都的各方勢力,把持朝政,又如何肯將手中權柄拱手讓出?
所以在聽聞孫可望、李定國和劉文秀、艾能奇四人率軍返京的訊息後,當即便給四人下旨,責令他們不得返回成都,要繼續在各自戰線上抵禦明軍。
同時,汪兆麟還將成都府及周邊各府的兵馬全都集結了起來,做好了“平定叛亂”的準備。
汪兆麟和陳皇后早已料定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四人是不可能遵從他們下發的旨意的,也不可能乖乖留在駐地繼續與明軍作戰,是鐵定要率軍返回成都來的。
而他們明知如此,卻還是要給四人下旨,目的就是要在佔據道德制高點,讓大西政權所有人都看到,是他們四人抗旨不遵,意欲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