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隨其後的趙匡胤自然也聽到了這句話,嘴角不由地抽搐了兩下!
片刻後,郭榮也提高了音量,十分欣賞地說道:“雖不能與他們相比,但趙指揮使的確是難得的人才,五年前的高平之戰,若不是他,你父皇我可能已經……”
回憶完崢嶸歲月,郭榮終於想起了正事,回頭大聲道:“趙指揮使!”
趙匡胤拍馬趕上,拱手低頭,恭敬道:“陛下有何吩咐?”
郭榮正色道:“此次北伐,梁王的周全就交給你了,記住,絕不能有任何閃失,務必寸步不離保護他!”
趙匡胤沒有任何猶豫:“是,末將領命……”
可話音未落,郭宗訓的聲音突然響起:“等等!”
只見他朝著趙匡胤笑了笑,然後看向郭榮:
“爹爹,既然您說趙將軍勇武過人,那讓他保護孩兒豈非大材小用?”
“這樣的人才理應為爹爹衝鋒陷陣啊!”
說著,他又朝著趙匡胤笑了笑。
殊不知,趙匡胤雖然面無表情,但看著那張天真無邪的笑臉,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我,殿前都指揮使,衝鋒陷陣?
但他並沒有說話,依舊恭敬地等待著。
郭榮疑惑道:“訓兒何意?”
郭宗訓一本正經道:“爹爹,孩兒想讓曹彬叔叔來保護孩兒,曹彬叔叔既然是皇爺爺的親戚,那便是自家人,而且您方才也說了,他的人品能力都不差,只是軍事方面差了些。”
“讓他來保護孩兒正合適,反正孩兒又不上戰場,不會有什麼大的危險,也不用浪費趙將軍這樣的大將來保護孩兒。”
聞言,郭榮似乎真的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讓趙匡胤寸步不離地保護他的好大兒,的確有些大材小用。
而且他本打算到了滄州匯師後,便讓趙匡胤統領的水師。
但臨時讓曹彬隨軍北伐,會不會……
而趙匡胤難得地挑了挑眉:如此甚好!
殊不知!
此時郭宗訓卻另有盤算:
讓趙匡胤寸步不離保護自己,這樣他就無法上戰場立功。
說不定自己還能搞點小意外,讓趙匡胤因此獲罪。
這個想法當然可以。
但這也意味著自己隨時都在趙匡胤的監視下,如果真到了關鍵時候,以父皇對趙匡胤的信任,該用他還是會用他,攔不住他立功的!
而且若自己太明顯地針對趙匡胤,只怕會適得其反……
所以,與其讓他來保護自己,不如趁機拉攏曹彬!
攔不住他立功,還不能讓曹彬搶他的功勞嗎?
而且,萬一趙匡胤在戰場上一個不小心中箭而亡呢?
想到此,他再次看向父皇,見父皇還在猶豫,於是撒嬌道:
“爹爹,孩兒這也是為了大局考慮嘛,不是有句話叫人盡其才嗎?”
“我想孃親若是知道了,肯定也會同意的……”
郭榮聞言,不由地挑了挑眉:
大局?
人盡其才?
這小傢伙今日當真是讓朕驚喜連連啊!
沒錯,肯定是金玉幫他開竅了!
想到此,他的嘴巴又一次被釣成了翹嘴。
小小年紀就能為大局考量,還知道人盡其才的道理,我兒果然有明君之姿!
“好吧,今日朕心甚慰,且隨你心意吧!”
“趙匡胤,你去宣朕口諭,親自把曹彬接過來……”
趙匡胤依舊沒有任何猶豫,只是深深看了眼六歲的郭宗訓,便立即領命,策馬而去。
不用寸步不離地保護梁王,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可不知為何,那六歲稚子雖然總是對自己笑嘻嘻的,但他總覺得怪怪的,似乎這小傢伙不喜他……
酸棗門前。
看著大軍越來越遠。
曹彬默默嘆了口氣,轉身往城門內走去。
“曹大人無需如此落寞,您是大才,又貴為皇親國戚,其實只要你變通一下,機會很容易有的!”
兵部郎中王著突然拍了拍曹彬的肩膀,笑著說道,“走,且隨我去喝兩杯……”
曹彬沒有說話,因為有些話只能壓在心底:
呵,皇親國戚!
說陛下不信任我吧,讓我當近侍供奉官侍奉其左右,此次北伐又升我當判四方館事。
說信任我吧,可偏偏北伐又不帶我,讓我這武將留京負責外交事宜。
此次北伐,哪怕讓我當個副將也行啊!
連六歲的皇子都能隨軍北伐,可我卻……
唉、我已經年近三十了,何時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
一念至此,他不由地再次嘆了口氣。
他多希望有人能懂他的不甘與落寞!
方才,他難道真的不知趙武是不是隨母入營嗎?
不,他知道!
只是他說不出讓陛下看在他姨母是先帝貴妃的面子上給他一個機會這樣的話。
也做不出求人推薦這樣的事!
所以,他只能借那件事委婉提醒陛下:他是武將,也想北伐!
可陛下卻……
突然。
後方驟然傳來一道呼喊聲:“曹彬何在,陛下口諭……”
————————————
說明:
1、陳橋兵變的大致過程: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後,7歲的柴宗訓繼位,主少國疑。趙匡胤任禁軍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權勢與威望極高。
960年正月,朝廷接報契丹(遼國)與北漢南下,趙匡胤奉命率軍北上。行至開封東北的陳橋驛時,軍中流言四起,稱“應立點檢為天子”。
正月初四凌晨,趙普、趙匡義等將領將龍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其稱帝。趙匡胤提出“不擾太后、少帝,不傷大臣,不掠百姓”的約定後,率軍返回開封。在石守信等內應配合下,軍隊順利入城,後周大臣被迫臣服。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稱帝,定國號為“宋”,定都開封,完成政權更迭。
2、關於趙匡胤是否是被逼稱帝,《宋史・太祖本紀》與《續資治通鑑長編》等史料中均有關於陳橋兵變趙匡胤“被逼”稱帝的相關記載。
但春秋筆法,懂的都懂,只要細究史料,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疑點。
3、王著是柴榮的幕府舊僚,屬於柴榮的“潛邸親信”,柴榮臨死前要提拔他當宰相輔佐柴宗訓,但被範質阻撓未能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