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敗兵一下就象找到了母親一樣,放下槍將他圍在當中。何燧還不釋疑,拿手槍對著雨辰:“你有什麼憑據?伯先兄和你交代什麼了?”
雨辰腦子轉得飛快,將自己手中的旅行箱開啟,取出了那個鏡框:“這是我和中山先生在出發前在三藩市合影的小照。另外在香港也遇到了伯先兄,他和我交代說第9鎮的弟兄都是革命中堅,但是固卿實在不是一個做大事的人,優柔寡斷不說還對清廷心存幻想。這次來就是要把第9鎮掌握在我們革命同志手中…………至於書信和印信,船到上海時清吏搜捕嚴密,我已經偷偷的丟到海里去了。”
士兵們燃亮火把在傳看著那張相片,對於他們來說,孫中山不過是印在那些小冊子第一頁的一個傳說中的偶像而已,而趙聲卻是他們心目中實實在在最景仰佩服的人物。聽這個一身洋裝的來人伯先兄叫得親熱。自己這些散兵又正是前途茫然,六神無主的時候,頓時就把來人當做了泰山之靠。
何燧把槍收起來:“一場誤會…………不過現在我們敗得如此之慘,辜負了伯先兄當年的期望啊…………現在先生說咱們該怎麼辦?”
雨辰正鬆了一口氣,滿腦子也在想著到了這個時代自己該怎麼辦。看著第9鎮的這幾百個散兵,突然一咬牙,胸口熱血上湧。在未來的那個年代裡,自己默默無聞,隨俗流轉,除了學了一身的壞毛病什麼都沒有得到,最後連最愛的女朋友都失去了。現在有了這麼個機會,憑藉著自己對歷史的熟悉,為什麼就不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能在自己手中掌握住的東西,自己就一定不能放棄。
現在既然秣陵關起義提前到了10月23日,那上海一定還沒有光復!
他看看四周,幾百個才吃了敗仗的散兵眼巴巴的看著自己。不是他們太容易輕信,而是現在這些聽慣了命令的兵士突然沒有了指望,又遭逢這麼慘痛的失敗。現在有個中山先生和趙伯先派來聯絡的人過來找到他們,這種對他的期盼也是人之常情。
雨辰沉聲問道:“你們現下有多少人?還能聯絡多少人?有多少武器?多少子彈?還有軍官沒有?”
底下擾攘一陣,何燧苦笑著過來彙報:“現在最大的軍官就我一個,其他不過是正目副目的人物,其他軍官有馬,早當先跑***了。我們這裡有207個人,步槍140杆,子彈200來發。”
雨辰看著他:“那你們可願意聽我的指揮?”何燧還是苦笑:“現在我們都這種情形了,徐固卿那裡我們也實在不願意去,寧願給好漢子牽馬,也不給賴漢子當祖宗。再說你又是伯先兄派來的,我們還有什麼好說的。你說東,咱們便望東,你說西,咱們就跑西。”
雨辰點點頭,目光在那些疲憊計程車兵面孔上緩緩掃過:“既然大家信得過兄弟我,我也就不恭敬了。反正都是為的推翻滿清,光復我漢家河山。兄弟也不怕第一個站到這個風口浪尖!現下國內局勢好得很,黃興黃克強已經到了漢口,和滿清的北洋軍血戰當中!湖南、雲南、廣西都紛紛光復…………”
雨辰正在那裡做政治動員呢,何燧在底下低聲道:“這些弟兄們都知道,雨先生還是說說下一步打算。”
雨辰噎了一下,嚥了口吐沫笑道:“也好,那兄弟就說說咱們下一步打算。既然咱們起來革命了,這個滿清的第9鎮虎皮咱們也不能再披在身上啦。我覺得,咱們就叫中華江蘇革命軍!我先當這主官,過了這陣再虛位待賢…………鎮江咱們是去不得了!到那裡既沒有補充,也沒有糧餉支應,只能自己垮掉。我覺得,咱們的目標就是上海!”
上海應該在11月3日光復,那可沒有張勳這等實力派加頑固派坐鎮。陳其美帶著一幫戲子加流氓青皮就能攻打製造局並且光復了上海。雖然不能排除他是地頭蛇再加上光復會配合的因素,但是自己要是帶著幾百個經過嚴格訓練的新軍,製造局自己為什麼不能打下來?現在民心這麼浮動,到時候就是一呼百應的態勢。上海製造局、關道、大清銀行都有大把的銀子和軍火,這實力說擴張起來就擴張起來。
底下有士兵表示了異議:“林標統的鎮江已經先光復了,他又是咱們同盟會的忠實同志,我們為什麼不能去鎮江收容,然後再做打算?”果然第9鎮計程車兵中都多有秀才投軍的,說話都極有條理。
雨辰看看四周,笑道:“兄弟原來在香港的時候,和伯先兄已經談過這個問題的。頌亭兄(林述慶字)果然是我們革命同志,三十五標駐鎮江,三十六標在江陰,光復鎮江是有把握的。但是我們第9鎮的軍資儲備全在南京。就算得了鎮江,也拿南京沒辦法,對這光復下游,響應武昌的大舉也沒什麼幫助。而拿下上海,就全域性截活。上海有餉,高昌廟製造局有軍火。而且上海華洋雜處,奪取上海之後。這對滿廷的震動也是最大!伯先兄叮囑我再三的就是從第9鎮抽調精銳協助上海的革命同志光復。現下上海有咱們同盟會的英士前輩在佈置一切。我們拿下上海後,士飽馬騰的再回師南京,下游大勢可定!大家也都是光復的最大功臣!”
這些兵士們被雨辰說得都露出了嚮往的神色,何燧也是一臉躍躍欲試的樣子。他本來就是第9鎮最年輕有為的排長,後來被保送讀書,回來分發當隊官。年輕人對革命最是熱心,巴不得立一番功業。秣陵關起義失敗已經是讓他覺得憋了一肚子的氣。年輕人意氣風發的時候還好,稍遇挫折就會覺得前途灰暗。突然碰到天上掉下個人來給他們指條光明大道出來,胸口熱血這一湧。就攘臂大呼:“支援雨司令,打到上海去!”
這麼一呼,雨辰的中華江蘇革命軍司令的名頭就算坐實啦。
200多個士兵被整編成兩個支隊,何燧擔任一支隊司令官,雨辰兼任二支隊司令官。這支小小的隊伍又恢復成了正規軍的模樣。成警戒行軍的戰鬥佇列向鎮江進發。沿途的散兵發現這裡嚴整,自發的也靠攏了過來。願意加入我們中華江蘇革命軍的,都編入了兩個支隊當中,不願意的都下了他們的槍,隨便到哪裡去。到了天明到鎮江的時候,這支隊伍已經擴充成400多人,每個支隊都有三個連,槍械齊全,但是子彈還是太少,平均每槍不到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