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終於平息了下來,李仁愛也是驚魂甫定,若非燕青提醒,他早早做足了準備,因為李良輔被殺而引發的營嘯說不定要將西夏大軍給掀個天翻地覆。
雖然這次暴動也死了不少人,但最終還是平定了下來,李仁愛身為太子,即便如何不受李乾順和其他皇子待見,也只是私底下的事情,面上到底還是有著不小的號召力。
回到營帳之後,李仁愛過得許久才平復了心緒,這一冷靜下來,他漸漸也變得躊躇滿志了。
李良輔雖然對他不敬,但卻實實在在是能征善戰的智將,戎馬一生積累下來的經驗也是豐富老辣,有他主持大局,圍困太原的戰爭進展得相當順利。
如今太原早已是一座孤城,據說城內已經缺糧,雖然還未到易子而食的地步,但李良輔切斷了太原的水源之後,太原城內越是雪上加霜。
只要李仁愛能夠守住李良輔積累下來的戰果,一舉拿下太原城,就能夠順利接過勝利的果實。
那麼剩下的問題也就只有一個,李乾順對於李良輔的死,會是怎樣的一種態度。
李良輔大逆不道,對李仁愛動了殺手,有李仁愛身上傷勢作證,有著正反雙方的親衛在場見證,卻是做不得假,只是帝王之家從不問真假,只問利弊。
李仁愛接手戰局,自然比不得李良輔這樣的老將,而且李良輔勞苦功高,在國內的聲望僅次於晉王,今番凱旋,必定要受封異姓王,這等節骨眼上被李仁愛斬殺在前線,國內勢必也要掀起不小的波瀾。
李仁愛心裡也擔憂著這個問題,但終究還是需要去面對,便在燕青的輔佐下,組織好措辭,給父皇李乾順寫了一道奏章,命人快馬加鞭送了回去。
做完這一切之後,李仁愛又帶傷巡視軍營,安撫李良輔一系的將士,併發下重賞,希望能夠拉攏這一批李良輔的舊人。
對於這些,李仁愛到底還是有些手段的,畢竟是太子,其他事情不會,打賞這樣的事情卻最是拿手。
燕青也沒再與李仁愛出雙入對,畢竟需要一段時間來消除嫌疑,也需要顧忌對李仁愛聲譽的影響,而且他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儘快去措置。
但見得燕青從李仁愛的營帳之中出來,便往營區深處而去,來到了民夫輔兵聚集的下三營。
這裡營帳混亂不堪,如同難民窟一般,燕青卻輕車熟路,很快就鑽入了一處毫不起眼的低矮窩棚裡頭。
窩棚裡滿是便溺和傷口腐爛發出的臭味,內裡之人見得燕青進來,這才收了藏在身後的利刃。
而窩棚裡頭的十字樁上,正吊著一個遍體鱗傷的俘虜,眼下也是奄奄一息,性命如那風中殘燭,隨時有可能熄滅。
“小乙哥!”
燕青朝窩棚內的三五個人點了點頭,而後徑直來到了十字樁前頭,用刀把子將那俘虜的腦袋給撩了起來。
外頭烈日當空,陽光從頂頭的天窗投射下來,打在俘虜的身上,可以看到他身上的傷口已經化膿生蛆,而那被血水粘成一縷縷的凌亂長髮下,赫然是一張年輕而蒼白的臉。
劉無忌!
誰都沒想到,這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的年青俘虜,竟然就是與燕青一道潛伏到党項人內部的劉無忌!
燕青的眼中沒有任何的憐憫,他用涼水將劉無忌潑醒過來,而後朝他說道。
“我不是什麼善人,卻重情重義,最見不得有人在我那便宜師弟後頭弄鬼做怪,我不是他那等惺惺作態之人,若有人冒犯上門,我可不會輕易留手…”
聽得燕青之言,劉無忌只是微不可聞地冷哼了一聲,他與郭京從來都是孟不離焦,兩人配合相得益彰,卻被蘇牧硬生生分開,讓他跟從了燕青。
他明知道這是蘇牧對他們起了疑心,但為了讓蘇牧安心,他終究還是跟著燕青來到了太原。
沒想到的是,燕青早已洞察了他們的意圖。
無論是孫金臺,還是他郭京和劉無忌,乃至於不聞不問和那三百神符兵,名義上是保護蘇牧,但真實目的卻有些不可告人。
他們是趙劼的影衛,即便整個帝國都背叛趙劼,他們也會誓死盡忠,他們留在蘇牧的目的是保護,但也是防患於未然,一旦蘇牧有反志,他們便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殺掉蘇牧!
這也是趙劼對付蘇牧的最後保險和最終的手段。
他相信蘇牧不是傻子,很容易就會看出這一點來,但這已經是不得不接招的陽謀,只要蘇牧拒絕,便是心中有鬼,那麼趙劼根本就不需要等到他造反,早早就會將蘇牧圍殺掉。
好在蘇牧並非蠢人,欣然接受了孫金臺等人,但蘇牧在很多大決策和大事件上,都儘量以各種名目避開了孫金臺,比如與周侗和聖教主圍殺黑白子,就沒有孫金臺,甚至連不聞不問都沒有帶上。
燕青與蘇牧師出同門,比蘇牧更早入門,遊歷江湖比蘇牧更廣闊,經驗也更老道,目光更是出奇的毒辣。
他知道事情絕非表面上這麼簡單,劉無忌已經是這些人之中的核心,他肯定知道內情。
所以他便趁機將劉無忌拿下,試圖拷問出他們真正隱藏著的後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