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

第750章 示弱

出師不利,軍事會議的氣氛也變得有些壓抑。

多鐸忍受不了會議壓抑的氛圍,起身陳生言道:“陛下,咱們大金統兵三十餘萬,而東瀛也派十幾萬大軍來助陣,此時李棟手下的兵力最多五萬,秦軍雖然犀利,但是秦軍的騎兵從陝西調到北直隸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而他們犀利的火銃兵更是需要大量的物資支援,行動也更加遲緩,所以我料定,此時李棟掌控的定然不是什麼精兵。陛下如果相信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另一支騎兵,從上游渡河,襲擊他們側面,陛下從正面金軍,一舉消滅李棟沒有任何問題。”

作為多爾袞的兄弟,多鐸在軍中素有威望。在皇太極的嫡系受到了極其慘重的損失之後,他跟多爾袞兩個人的嫡系的中堅力量卻儲存下來。

此時聞之李棟手下的部隊只有五萬左右,他們有心打敗李棟手下的一群散兵遊勇。到時候輔佐兄長入主中原,自己也算是立了大功一件。

聽了多鐸的話,門外傳來了一聲冷哼,原來是豪格從前沿快馬加鞭的趕了回來,多爾袞明顯不重視自己,這麼重要的會議根本就沒有叫自己來參加。

如果不是自己在多爾袞身邊安插有眼線,就算是他們出兵了,自己恐怕也不知道。

緊趕慢趕,總算趕了回來,結果剛到門外,就聽到多鐸大放厥詞。他素來不喜歡多鐸這種狂的沒邊的人。

自己又在李棟手下吃過虧,所以更有發言權。

他地位甚高,就算多鐸是多爾袞的兄弟,也不用懼怕。他也不跟這些人搭話,徑直落座,就跟多爾袞談起了前線地軍情。

軍議開始的時候,多爾袞地眉毛就有些皺在一起,現在聽了豪格這麼一說,卻越的擰在了一起。

雖然他凡事要提防多鐸,但是毋庸置疑,多鐸在軍事上,還是頗有一番能力的,而且他本人也跟李棟多次交手,對李棟的能力,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小澤十二郎則是手指不停的敲擊著桌面,嘴裡傳來模模糊糊地聲音:千牛寨,千牛寨……

軍議以後,金軍還是照樣前進。可行軍的序列卻是不斷的變化。以娘娘廟為軸心,部隊不斷的離開官道向兩翼展開,後續部隊不斷地補充上來,而金軍的精兵,則開始向官道方向靠攏,大軍已經放棄了行軍佇列,轉入了作戰狀態。不過,這樣提前的展開,大量的部隊必須要在野地裡前進。行軍的度越的慢了。

金軍的前鋒是豪格、鰲拜率領的四萬餘人,多爾袞和小澤十二郎帶著大軍跟在其後,他們從沿河南下,甚至能看見河對岸有騎兵往返跑動,顯然是官兵的探馬,這時候情勢明朗,卻也懶得管這些探馬了。

反正雙方是堂堂正正地開戰。李棟已經擺了個決戰的局,而金軍也必須要應子了。看官兵的動向,也沒有什麼提前截擊或是埋伏的動作,好像是在養精蓄銳,安心的等待正面開戰。

金軍的大將鰲拜。資格老得很,別看在議事的時候都是無精打采地模樣,平時也是蔫吧蔫吧的,那可是跟著多爾袞縱橫數省,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狠角色,到了這大戰之時,狀態卻要精神機警很多,不過他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謀劃和帶兵打仗上,比這豪格實在是差的太遠。事事都是以這豪格為主。

可豪格臨戰時的狀態卻頗為地奇怪,原來多爾袞帶著屬下孤身十幾騎的時候,豪格尚且是勇猛萬分,信心十足。

金軍的大將,唯一能讓他們忌憚的兵馬,也就是當年李棟和李衛率領的西北率領的秦軍,可是如今李衛在四川,陝西的親兵一時半會根本無法到達戰場。

而小澤十二郎彙集瞭如此多的日本軍人,其中有大量的武士,戰鬥力絕對沒有問題,他們的部隊中,還有一支紅毛僱傭軍。

兩軍合流之後,金軍的各大將都是信心大漲,後金最有實力的軍隊已經是在自己的手中,東瀛人也是能征善戰的,橫行北直隸已經不是什麼目標,天下也就在眼前了。

有這樣的實力在手,還有什麼可以畏懼的,此時李棟也在這裡,不如趁這個機會一口氣吞下來,豈不是大好的事情。

從靠近對方這陣地開始,鰲拜的安排是讓騎兵在北岸沿著淺水和岸邊快推進,等到達陣地的時候直接上岸衝擊,這樣總比涉水而攻,讓對方佈置好防禦,再動進攻要好太多。

但豪格卻否定了這個想法,距離河岸一里,探馬在十里的範圍內搜尋,緩慢的前進,即便是到了這岸邊,也要距離岸邊有一定的範圍紮營,並且要預先的把後路選好。

鰲拜知道李棟的厲害,但卻沒有把對方想的太過厲害,上一次闖賊都能讓李棟難過了那麼久,這一次李棟能夠是金軍的對手?

看著豪格在後面佈置陣地,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安排兵馬的防禦已經是有些變態的地步了

鰲拜是巴圖魯,但豪格的勇猛和狠辣是他望塵莫及的,可今日的表現讓鰲拜卻有些火大,對面又不是天兵天將,何必小心成這個樣子。

他索性是不理會還在那裡安排防禦的豪格,自己帶著十幾名親兵跑到了河邊的陣地上張望。

潮河因為大軍的取水和上游的大批人馬來回經過,已經從清澈變為了土黃的混濁,儘管對面地官軍比自家早到了四天,可這北河岸邊。以及水中看著並沒有什麼工事的佈置,不要小瞧幾十萬人馬在上游的取水和飲用,這千牛寨一帶的潮河,徑流已經是頗為地小。有些不大的石塊已經是露了出來。

他領著十幾名親兵在這邊觀察,本也是小心翼翼,但看著對面卻沒有什麼動靜,只有幾名騎兵在河邊兜了一圈,又轉了回去。

看到對面的佈置,鰲拜心裡也是暗罵,確實是棘手的地形,對岸能展開野戰的區域已經被官軍佔據了,金軍要是進攻。還要涉水,過這條河總歸是不能維持正常的步和陣型,到時候對方就可以以逸待勞,迎頭打擊。

如果不是對方工事的密集和奇怪,鰲拜這邊無論如何也不會覺得對面有個坡度,潮河差不多有百步寬,在百步之外。上岸二十步左右的距離上開始有明國兵馬的工事。

地確是奇怪,本來應該是挖壕溝和設定一丈高的羊馬牆,但明國兵馬卻只是用倒置的三角木柵欄,差不多齊人高的木架。

這樣的簡易木柵,隔著一定的間距。就擺放一列,除卻第一列之外,其餘的中間都是有通道,差不多在第五列地位置上能看到堆了四個土臺,土臺上面放置著火炮,能看到在這木柵欄的後面隱約有拿著長矛士兵走動,木柵欄差不多有十幾列,一直到最上面,按照大旗的位置來分析,營盤應還在更後面的地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