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鋼將手底下的武器場擴建為兩個廠,分為一廠和二廠。每廠分別有一千多人,算的上是一個千戶了。駱鋼的待遇也直線上升,享受和千戶一樣的待遇。
駱鋼知恩圖報,自然更加努力的投入到生產大業中來,爭取為綏德衛創造更高的收入。
經過升級改造,一廠專門生產熱武器,以火銃、弗郎機炮為主,其中的匠人技術最好。二廠,則負責生產冷兵器,技術相對差一些,但是勝在人數基數大。。
既然兵器廠擴建,那麼自然對外招收人手,如此一來,又相當於變相的促進了綏德衛勞動力的就業。
大批身體健康的男性,加入到武器廠,表現優秀的直接抬隊,加入到十二個大隊中,待遇的改變,又促進了大家的生產積極性。
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武器被鑄造出來,然後拉上馬車,運送到蒙古草原上去。
聽說李棟這裡在做武器生意,凡是見識到李棟武器的,越來越多的反王,也開始派人偷偷的聯絡到李棟這裡,李棟也不小氣,只要給錢,誰的買賣都做。
各路反王用鋤頭用的心中都開始有陰影了,既然見識到了綏德衛的生產能力,自然也不會吝惜下訂單,凡是有錢的一律把錢送過來,當做定金。
李棟還沒有建立好鋼鐵廠,已經收到十五萬兩的定金,其中主要有林丹汗需要的武器,還有鍋一類的物品。
以及各家反王需要的武器,各家的反王需要的武器最為簡單,多是一些長槍和防具,長槍相對來說便宜一些,每支長槍只要三錢銀子,但是防具卻要十幾兩,甚至數十兩,甚至更多。
其中有一件事情,讓李棟發現很奇怪,後來經過張不凡老爺子調查,竟然是大同的商人,在李棟這裡訂購了大量的長槍和弓箭。
幸好火炮是非賣品,不然李棟心裡會有沉重的負罪感。甚至吳夫子都說了,如果他敢把火器賣給韃子,他便離開綏德的話。
作為綏德鋼鐵廠的首任大掌櫃,高仁從來沒有感覺自己那麼威風過。
往日裡的那些反王哪裡會正眼看自己一眼,甚至他們心裡每天都在想著如何攻佔高家堡,然後搶奪自己的家產。
但是如今,自從加入了二郎山之後,這些反王的使者每天不停的往家裡送銀子。老爺子明白,像是自己這種人身邊不可能沒有細作。
而且自己作為李棟的丈人,理應站在李棟身邊,也不應該因為這些小事,而葬送了高家的錢途。
所以他不僅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多次警告自己的家裡人,不該伸出來的手,最好別伸出來,不然別怪自己不客氣。
但是有一些官家就不好拒絕了,很多陝西的千戶所的火器都已經很陳舊了,而且他們自己生產出來的火器根本沒有士兵敢於使用,所以大量的火器訂單流到李棟這裡。
李棟自然不會讓自己的兵工廠給別人生產最優秀的火器,所以便讓駱鋼手下的鋼鐵廠嘗試生產鳥槍,同時配置的火藥,要打亂比例,不能讓槍藥的射程達到最遠。
儘管是這樣,兵工廠的生產出來的火槍,依然是最為優秀的,因為兵工廠按照李棟的要求,嚴格按照標準化流水線作業生產。
嚴格到人,每個環節生產出現錯誤,都要遭受到極其嚴格的懲罰,甚至趕出自己所在的大隊,所以沒有敢疏忽。
為了刺激生產能力,李棟親自答應駱鋼,按照計件和零件的重要程度給匠人發特殊的補貼,生產的越多,給予的薪俸越高。
如此雖然二郎山故意生產落後一些的火器,但是在大明朝依然極度受歡迎,甚至盧象升都派人來自己這裡買走了一些火器。
作為多外貿易的代言人,林子絕對不會有任何立場,當然韃子除外,只要給錢,就可以買到出了火炮之外的任何二郎山生產的裝備。
同時因為二郎山武器廠強大的生產能力,越來越多的商行主動與二郎山服務,為二郎山提供各種運輸服務,二郎山下竟然有逐漸演變為一個工業小鎮的趨勢。
這對李棟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某些人來說,又是一件壞事,這一天有人來到了二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