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雙手一攤,語氣頗為無奈。
\"定這麼低的底線,動輒就要人性命,讓人怎麼辦?\"
\"誰願意送死?\"
\"除了欺上瞞下、孤注一擲,還能如何?\"
\"六十兩與萬兩同罪,陛下這規矩定得妥當嗎?\"
朱元璋聽得面紅耳赤,卻無言以對。
胡惟庸繼續剖析:
\"若要震懾貪腐,單純殺戮收效甚微。\"
\"人死如燈滅,過眼即忘。\"
\"不如換個思路——\"
\"貪汙六十兩者,降職罰俸,五年不得晉升。\"
\"百兩者革除官職,永不錄用。\"
\"千兩者削去功名,子孫兩代禁考。\"
\"過千兩者處死,並追加上述懲處!\"
\"這樣既能讓百姓親眼見證下場,\"
\"也能讓子孫銘記教訓。\"
\"豈不比單純更有效?\"
\"更何況,給誤入歧途者留條生路,\"
\"他們經此震懾,反而會更盡心辦事。\"
朱標在一旁頻頻頷首,眼中閃爍著欣喜。
顯然在他看來,胡惟庸的提議比父皇的嚴刑峻法高明太多。
胡大老爺提出的\"治病救人\"\"懲前毖後\"的主張,與朱太子的施政思想頗為契合。
然而朱元璋卻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望著面前二人。
\"這...這...\"
\"簡直胡鬧!\"
\"領著朝廷俸祿,不為百姓辦事,反倒振振有詞?\"
胡大老爺搖頭嘆息:\"陛下先前的手段,可曾見效?\"
\"能震懾幾人?\"
\"對那些官吏而言,被殺之人不過是邸報上的冰冷數字,與他們何干?\"
胡大老爺坦然攤手:
\"臣胡惟庸,論官階資歷,已至人臣之巔。\"
\"可如今呢?\"
\"只求賦閒度日。\"
\"一則這些年勾心鬥角實在疲憊,\"
\"二則...真怕哪天做著做著人就沒了。\"
\"連我都有此憂慮,何況他人?\"
\"終日提心吊膽,如何安心辦差?\"
這番肺腑之言令朱元璋啞口無言。
連位極人臣的胡大老爺都惶惶不安,尋常官員豈能不懼?
這已非生計問題,而是性命攸關!
朱元璋父子終於意識到事態嚴重性。
胡大老爺索性直言要害:
\"陛下明鑑,臣只需闡明兩點。\"
\"其一,要讓清廉勤勉之官活得體面。\"
\"絕不能逼得他們不貪就難以為繼!\"
朱元璋當即拍案而起:
\"朕給的俸祿不夠吃飯?\"
胡大老爺不為所動,輕叩桌面:
\"且不說俸祿四成以雜物充數之事。\"
\"單說這俸祿,養活自己尚可。\"
\"家中老小難道不養?\"
\"莫非連肉都吃不得?\"
朱元璋執拗地昂首:
\"既食君祿,自當效忠!\"
\"吃什麼肉?\"
“有口飯吃就該知足了!”
“多少百姓連飯都吃不上!”
胡大老爺斜眼瞥了朱元璋,語氣裡帶著不耐煩。
“你這話說得倒輕巧!”
“怎麼?”
“人家十年寒窗苦讀,好不容易謀個差事,結果連養家餬口都難?”
“這差事還動不動就掉腦袋,甚至!”
“你還指望人家踏實給你辦事?”
“想什麼呢?”
“你不拿人當人看,人家自然也不把你當回事,糊弄了事罷了!”
朱元璋被噎得一時語塞,張了張嘴,卻什麼也沒說出來。
在外頭,他還能義正詞嚴地講什麼為國為民。
可眼下是私下交談,自然不能用那套說辭。
真要那麼說,這話題就沒法繼續了。
胡大老爺的話雖然刺耳,卻是實情。
一旁的朱標倒不覺得胡大老爺說得有什麼錯。
甚至,這番話更合他的想法。
朱元璋的思維源於農戶和行伍,行事作風也帶著那股子勁兒。
可朱標不同。
他自幼被當作儲君培養,思考方式更像個政客,凡事權衡利弊。
此刻,他就覺得胡大老爺的話很對自己的胃口。
“伯父,那您認為,日後官員俸祿該提高?”
胡大老爺毫不猶豫地點頭。
“太子說得對!”
“治國理政,講究堂堂正正。”
“像你爹這樣,純屬強人所難。”
“俸祿微薄,逼著人過清苦日子,還得賣命幹活,這不合常理。”
“就算是尋常百姓聽了,也會覺得不妥。”
“官職說到底,不過是個差事。”
“可若是反過來呢?”
“光明正大地提高俸祿,讓人吃飽穿暖,甚至過得體面。”
“主家給了豐厚待遇,要求嚴格些,也是理所應當。”
“這事可以擺在檯面上談。”
“你情我願,豈不更好?”
朱標笑著點頭,神色極為贊同。
“伯父所言極是,我也是這麼想的。”
“只是眼下朝廷錢糧吃緊,這才顯得吝嗇了些。”
“伯父不必憂慮,此事侄兒銘記於心,待與父皇商議妥當後,必先調整俸祿標準。”
胡大老爺漫不經心地頷首。
“此議僅供參詳,具體如何實施,還請聖上與殿下自行定奪。”
“如今番邦外交司與傅友德船隊皆在源源不斷為大明創收,何須吝嗇這些許開支。”
“許多官員實則與佃農無異,只求勤懇做事換取俸祿養養家小。”
“若逼得他們不得不鋌而走險,屆時與朱家便是徹底離德離心。”
“故而此事,還望二位慎重斟酌。”
朱元璋始終沉默聆聽。
此刻忽然抬首凝視胡大老爺,沉聲問道:“惟庸之意,可是提高俸祿後便可從嚴約束百官?”
胡大老爺無奈地掃了朱元璋一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