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

第254章 銀子竟這般好掙?

如詩和宛如雖沒完全弄懂其中的彎彎繞繞,但她們機靈,知道照吩咐辦事便是。

於是,愈發賣力起來。

此時的皇宮裡,朱元璋對胡大老爺的一舉一動都格外關注,這會友館的事兒,自然也逃不過他的耳朵。

如詩和宛如如今已是胡府的侍妾,雖未住進主宅,但戶籍早已歸入胡家名下。

這是胡大老爺表明身份後給她們的交代,總不能讓她們沒個著落。

如今,胡府侍妾親自操持會友館,又有胡大老爺暗中撐腰,引得應天城的官員們心癢難耐,毛驤豈能不上報?

沒過幾日,毛驤便將一份詳盡的調查報告呈到了朱元璋面前,連會友館的會員名單都列得清清楚楚。

朱元璋翻看著報告,挑了挑眉。

“惟庸這會友館,竟不是專營的?”

毛驤無奈一笑:“回皇爺,不少人去那兒,還真是衝著飯菜和茶點去的。”

“不瞞您說,臣也有那裡的金卡,會費都交了。”

“臣親自去過,確實舒坦。”

“裡頭沒那些不懂規矩的,也沒商賈湊熱鬧,來往的都是官員和家眷,所以格外清淨。”

“在那兒與同僚小聚,說點什麼也不必擔心傳出去。”

朱元璋聽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看來,胡大老爺這是另闢蹊徑了。

至於,朱元璋相信,胡惟庸還不至於靠這種偏門營生撈錢。

毛驤又補充道:“打牌自然是有的,無論是宮裡的麻將,還是胡大人新弄的撲克牌,那兒都能玩。”

“不過,得自己組局,店家不插手。”

“店家只管賣飯菜、茶水、點心,別的概不摻和。”

“他們倒是備了精緻的籌碼,可客人怎麼算,店家一概不管。”

聽到這兒,朱元璋終於露出了些許笑意。

就說嘛,惟庸怎麼會喜歡那些旁門左道,現在看來,豐儉由君、安守本分這事兒,惟庸確實做得不錯。

至於不準官員經商的規定,實際上朱元璋早就知道不少人私下偷偷做生意,而且都不是什麼正經行當。

別人都能做,胡惟庸為什麼不行?更何況,這可是他的老兄弟、親家啊!

對於朱元璋來說,胡大老爺這點小小的違規,已經是官員裡表現最好的了。

至少,麻將、撲克都是胡大老爺自己發明的。

胡府私房菜的名號,也是胡府的廚子在胡大老爺指導下正兒八經闖出來的。

再加上這會友館沒做什麼違禁買賣,說白了就是個吃飯、喝茶、打牌消遣的地方。

這種買賣要是都禁了,那得先把其他家藉著公家名義賣糧食、布匹和各種稀奇玩意兒的店鋪先封了。

不然,胡大老爺肯定不服氣。

這麼看來,胡大老爺確實擔得起朱元璋“最守規矩”的評價。

至此,朱元璋對這事兒徹底不管了。

哪怕報告上說,胡大老爺推出來的兩個妾室已經在應天城籌備開分店了,朱元璋依舊沒插手。

這點小生意要是都攔著,未免太不給面子了。

不管,不管挺好!

朱元璋甚至能自我安慰——將來胡大老爺百年之後,這家業不還是胡仁彬的?

畢竟他就胡仁彬這麼一個孩子。

而胡仁彬的正妻是誰?是他的安慶公主啊,兜兜轉轉,不還是老朱家的人得利?

所以,沒啥好說的,就當沒看見吧!

如詩二人自然不知道這些內情。

她們看著會員費和消費額不斷攀升,眼睛都紅了。

這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沒說的,開分店!

哪怕條件比不上總店,稍差些也能接受。

而且,這倆丫頭也學聰明瞭。

有這麼多官員會員在,還怕那些跟風的商人不上鉤?

但又不能得罪這些金卡、銀卡會員,怎麼辦?

簡單,發普卡!

規定總店和幾個專設在官員聚集區的分店,只有金卡、銀卡會員能直接進。

普卡會員想進?得金卡、銀卡會員點頭。

至於連普卡都沒有的,除非被推薦入會,否則休想踏入一步!

鬧事?想都別想!

這家店的各個分號裡,隨處可見官員們吃喝玩樂的身影,幾乎每個衙門的人都在這兒扎堆。

你小子不過是個有點小錢的商販,敢在這兒撒野?怕是活不到明天天亮!

只要風聲傳進裡頭,當天就會有大批官差抄了你家。

還得是六部和應天府聯手辦案的那種!

為啥?

一來是給胡老爺面子,二來也是維護他們自己的體面。

會友館這種來者不拒的做派,反倒抬高了門檻。

這些在\"門裡頭\"的人,當然要端著架子。

要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進來,還怎麼顯得他們尊貴?

順手收拾個沒靠山的商販,既能賣人情又能顯威風,何樂不為?

所以眼下應天府的商人們,都以弄到張會友館的普通卡為榮。

這不光是面子問題,實打實的好處擺著呢。

有了普通卡,就能進幾家指定分號。

雖說裡頭多是同行,可同行之間也能互通有無。

再說能拿到這卡的,多少都有些門路,更該結交結交。

更妙的是那些官員們的算盤。

他們在這事兒裡嗅到了生財之道。

來這兒轉悠轉悠,說不定就能碰上個根基淺的商人。

這商人有所求,還想借銀卡去\"禁地\"轉轉,官員們自然就有油水可撈。

朱元璋盯得緊,直接行賄誰都不敢。

但把會員卡掛在商人名下總沒事吧?

自家夫人和對方不識字的太太打牌,多贏幾把也說得過去吧?

畢竟官家太太知書達理,比鄉下土財主的老婆機靈,不是很正常?

就這麼著,一條暗線悄悄搭成了。

嚐到甜頭的人,自然就成了會友館的鐵桿。

想想看,不用花一文錢,來往的都是官場中人。

吃最好的菜,喝最貴的酒,連打包都有人結賬,誰不樂意?

現在應天的官員們,下值前都習慣先訂好雅間。

壓根不用問去不去,反正大家肯定到。

眼瞅著這潑天的富貴越滾越大。

有些沒看透門道的商人就動心了:咱照著模樣開一家不行嗎?

結果剛打聽鋪面就碰了釘子。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