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姜豐還是自己潤色了一番,把這封走心的奏摺上報進京,接著是賞是罰,就不由他了。
當官難,當個好官更難!
自己為了“拋磚引玉”,還捐出了兩年的俸祿。雖說很多當官的都不靠俸祿生活,私底下都有產業,又有別的孝敬……但是,他沒有啊!
他在老家就那麼一點地,在京中都還靠寫小說補貼家用呢,現在一來,俸祿都還不夠花呢,就要預支掉兩年的。
難道做了知府,他還要靠寫小說為生?
老爺心裡苦啊!
心裡苦的姜大人交代好各項事務,又帶著衙役一起到城裡巡視了。
城北及城東一帶,百姓已經將房屋清理乾淨,基本恢復了正常生活。只是經歷了洪水,米糧、蔬菜都漲價了,街上很少賣菜的,偶爾有,也是冬瓜、南瓜這些耐放的。
姜豐聽到百姓抱怨:“這樣子,連菜都吃不起了。”
看到姜豐皺眉頭,一旁的植貴察言觀色地說:“大人不必擔心,如今夏天,蔬菜長得快,很快長出一批,價格就降下去了。”
因為有官府和大戶賑災,米價也在可接受範圍內,總算沒有引起恐慌。
姜豐到受災嚴重的地帶視察,有家中親人喪生哭嚎的,有家當被沖走臉色慘白,神情木然的,也有咒罵老天爺的。
看著,令人心情沉重。
受災百姓的安置點,有官府的差役在那裡巡邏,防止有人鬧事。
看到姜豐過來,領頭的官兵過來稟告救災工作。
姜豐聽此人說得條理分明,暗想侯參將的領兵能力倒是不弱……點頭道:“諸位辛苦了。汙水家禽家獸屍體都是疫病的源頭,當從根上防住,務必處理好。安置點的百姓,也要安排他們喝燒沸騰過的水,不得喝生水。”
官兵應“是”,心中卻覺得姜豐有些太婆婆媽媽了,對這些小細節太操心。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柴禾是重要的生活資源,很多百姓都不夠燒的,特別是城中的百姓,還要向樵夫買柴。
很多人都是直接喝井水、河水的,這水清澈乾淨,也沒看出什麼東西,但是這姜大人卻三番五次地提醒大家,說喝生水會生病……
姜豐又去了包括二聖廟在內的幾個安置點巡視、慰問災民。看到大家雖然面有愁容,但都有得吃有得喝,才放下心。
這年頭,只要有飯吃,百姓就不會亂。
每到一個地方,姜豐都要和駐守的官兵和大夫說衛生的事。沒辦法,古代醫療條件落後,現在天氣炎熱,又容易滋生疫病。
要是沒被淹死,卻染病死了,不是冤枉?
巡視完府城,姜豐又要出發巡視各縣。
植貴勸道:“如今洪水剛退,道路泥濘,鄉村受災嚴重的,情況慘烈,又怕有疫病流行,大人還是小心些為好。”
萬一大人也染病了,可怎麼辦?
姜豐揮了揮手,正色道:“正是情況不好,我才要去看!我帶上兩個大夫去,你別勸我。”
看到姜豐一意孤行,植貴也很無奈,他的家人都還在衡川府呢,要是姜豐出了什麼事……他回去可怎麼交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