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客

第55章 詩書畫三絕

列氏家僕從宜春侯祠和韓文公祠裡借來一張壁桌、一張方桌和幾條杌凳,俱擺放在松蔭下。

壁桌本是靠牆擺放用來供佛供神擺祭品的,窄而長,列立誠和劉行知二人就合用這壁桌當書桌,方桌歸曾漁一個人用,壁桌與方桌相對呈分庭抗禮之擅,中間隔著彭孝廉和傅、易兩位廩生,其餘人都聚在四周圍觀。

四喜摘下書袋,取出筆墨紙硯擺放在方桌上,然後侍立在曾漁身側。

那彭孝廉從方杌上站起身,清咳兩聲,說道:“列生、劉生、曾生三人以文會友,相約以書法、作詩和八股文比試高下,由我和傅、易兩位廩生做評判,在場諸位皆是見證,昔有蘭亭雅集,今有宜春臺鬥文,此亦是文人雅事——第一場是比賽書法還是比賽作詩?”

曾漁提議:“書法與作詩可以同時進行,我三人各以所擅長之書法題詩一首或兩首,然後請彭孝廉和諸位品評高下,如何?”

列立誠和劉行知皆無異議,共請彭孝廉出題,彭孝廉很公允地道:“那就出兩題,其一是命題作詩,就以宜春臺為題,絕句、律詩皆可;其二自擬,必須在一炷香的時間內作出兩首詩並書寫出來,三位可有異議?”

曾漁道:“彭孝廉容稟,晚生以為以宜春臺為題太過平常,好比科場擬題太容易猜到,不如由晚生出題讓列、劉二生作,列、劉二生也擬一題讓晚生作,這樣庶幾公平,自擬詩也不必作了,筆錄自己舊作也沒意思。”

彭孝廉有些不悅,只問列、劉二人意下如何?

列立誠藐視著曾漁大聲道:“如此最好,免得某些人非議彭孝廉會徇私包庇。”

曾漁道:“列兄為什麼總要把正道當邪路,你我各自出題乃是最公平不過之法,你卻扯到彭孝廉包庇上去,這從何說起,難怪列兄聽到黃提學誇讚了我幾句,就疑心我行賄,列兄平日都是以這等心術揣測他人的嗎?”

曾漁詞鋒銳利,列立誠不是對手,氣得兩眼只看自己鼻尖。

劉行知道:“曾公子不必逞口舌之利,筆下見功夫,你出題吧,寫好後傳給我二人。”當下與列立誠商議該給曾漁出何題,二人嘀咕一陣,劉行知提筆寫下詩題先呈給彭孝廉。

與此同時,曾漁也寫好詩題呈給彭孝廉,彭孝廉看了,捻鬚微笑,遞給傅、易兩位廩生看,傅、易二人起身把詩題向宜春臺上圍觀計程車人展示,頓時笑聲一片,卻原來曾漁給列、劉二生出的題是“韓公祠”,列、劉二人給曾漁出的竟是一個“天”字題,這就好比八股文中的四書小題,往往從《論語》、《孟子》中截半句為題,讓人摸不著頭腦,以“天”字為題作詩,只怕不容易——

列生藐視著曾漁,心道:“誰讓你橫生枝節要各自出題的,這須怪不得我們,是你自作自受。”洋洋得意道:“既是隻作一首詩,那就以半炷香為限,曾公子以為如何?”

曾漁道:“好,不要苦吟,這六月盛暑,免得旁觀的朋友暴曬太久。”說罷便開始苦思冥想,兩世靈魂獻智逞能,這時,錢老《槐聚詩存》裡的一首詩好似靈魚一般躍出水面來提醒他,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既然錢老肯撐腰,那就抄……

宜春臺上圍觀的上百士人饒有興致地看著鬥詩的雙方思索的模樣,這些人起先來時是抱著為列、劉二生助威的目的,聽了曾漁一番陳述後,對曾漁同情、敬佩者就大有人在了,尤其是井毅,暗暗嘆息,他沒想到曾漁還有這樣曲折的經歷,可如此難得的補考進學的機會竟要付之一賭,井毅很為曾漁惋惜,他見識過曾漁的詩,雖然有點靈氣,但章法實在是稚拙,應該是比不過劉行知,而且評判者是彭孝廉三人,豈有不向著列、劉二人的道理,曾漁只怕這第一場書法和作詩全輸,那八股文也就不用比了——

井毅正自為曾漁惋惜,卻見曾漁站起身提筆在紙上書寫起來,不對,不是書寫,似在塗抹勾勒,離得近的人已經低聲驚呼:“他在作畫!”嘖嘖咦咦聲一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