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客

第56章 風氣難敵

眾人紛紛道:“全憑彭老先生作主,全憑彭老先生作主。”

彭舉人又對傅、易二廩生道:“你們兩位年青才俊先品評。”

傅、易二生忙道:“彭孝廉學識雅博,有彭孝廉在此,我二人豈敢置喙。”揖讓不肯發言。

彭舉人只好道:“那我就妄評兩句。”看著桌上的兩張大紙,說道:“曾生的書法是下了苦功的,世人習米南宮行書,形難肖神更難似,曾生卻能探得米字神奧,難得。”

列立誠臉色有些難看,只聽彭舉人又道:“劉生的行楷師法二王,也是一筆好字,但比之曾生的書法還是稍有遜色。”

列立誠的臉色更難看了,眼睛也鬥了起來,藐視一切。

臺上眾人交頭接耳,對彭舉人的品判表示認可。

西南角上的曾漁心道:“彭舉人還算公允,若太偏心,我也不會甘願認輸,字是擺在這裡的,有目共睹,我會請黃提學公斷,判案還有複核、科考還有磨勘呢。”

接下來是評詩,若彭舉人對“天上何所見”詩評價在“謁韓文公祠”詩之上,那這場文鬥就結束了,不用再比試八股文了,三局兩勝嘛。

曾漁當然不會這麼樂觀,果然,彭舉人品詩道:“曾生此詩有捷才,清通曉暢,但卻有一大弊病,那就是嚴滄浪論宋人詩裡所說‘宋人好以議論為詩’,曾生是否對宋詩有偏好啊?”問這句話時轉頭望著曾漁——

曾漁躬身道:“是,晚生喜蘇、黃之詩。”心裡暗道:“這彭舉人還是有眼光的,錢老的詩學的是晚清鄭孝胥、陳衍的同光體,主張寫詩不能墨守盛唐,對江西詩派頗為推崇,而江西詩派的祖師不就是宋人黃庭堅嗎。”

彭舉人見曾漁承認學詩師法宋人,便呵呵一笑道:“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學宋詩哪裡能有大成就,而列生的這首‘謁韓文公祠’詩就有杜工部‘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象,我以為列生的‘謁韓文公祠’勝過曾生的‘天上何所見’,諸位以為然否?”

臺上眾士子紛紛點頭,曾漁無奈,這個他還真不好爭辯,因為現在的詩壇風氣就是前後七子主導的,詩必盛唐嘛,對宋人的詩看不上眼,雖然列立誠的“韓文公祠俯江濱,松檜蔭深一徑分”和杜甫的“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根本沒法比,比錢老的“天上何所見”也遜色,但在一種輿論風氣的鼓惑下,絕大多數人會失去公正的判斷力,好比情人眼裡出西施,只要符合流行的詩風,即使寫得差一些那也是走在正道上,反之,寫得再好也是南轅北轍,走錯路了知道不?

彭舉人又道:“列生、劉生、曾生,你三人對此評判可有異議?”

列立誠、劉行知表示心悅誠服,曾漁也沒有異議,他不能在詩風上爭執不服,那樣只會導致臺上士子對他有不好的成見。

見無人有異議,彭舉人甚感愉快,這評判不好當啊,非有學識和機智不能為此,說道:“論書法,曾生略勝一籌,論詩,列、劉二生勝出,下面比試第三場八股文,該如何出題呢?”

曾漁上前作揖道:“彭孝廉、兩位廩生,這第三場比試八股文不能象科考那般,科考作文一篇總要一、兩個時辰,而宜春臺上烈日如火,若在這裡作文一、兩個時辰不唯在下受不了,彭孝廉和諸位也是煎熬,愚以為要速戰速決——”

列立誠率爾問:“怎麼個速戰速決法?”

曾漁道:“請在場諸生出題,共出三題,你我雙方在木魚十響的時間內破題,不許多想,哪一方破題破得快、破得妙就是贏,諸位朋友以為如何?”

曾漁這是擔心整篇八股文寫下來,老辣的彭舉人會挑他的毛病暗助列、劉二生,言多必失,文章寫長了也難免會有小疏漏,而且由彭舉人出題的話,只怕列、劉二人早有成竹在胸,所以他不能給對方這種舞弊的機會——

臺上諸生皆感興奮,覺得曾漁這主意不錯,作整篇八股文太費時,這流火一般的日頭下誰耐煩長時間候著,而且由現場士子出題,這個有趣,所以紛紛表示曾漁提議可行,列立誠和劉行知也自負,不懼與曾漁比試破題,於是就這麼說定了。

列立誠正待吩咐僕人去下面祠堂找一隻木魚來,曾漁早看見壁桌下的小格子就有一隻木魚,當下取出擺在桌面上,這敲木魚計時的權力當然屬於彭舉人。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