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末,一行人繞過鈐崗嶺,熾烈炎陽下,奔流不息的袁水橫在眼前,而古老的分宜縣城就在水一方,曾漁手搭涼篷往北望,一座大型石拱長橋橫跨袁水兩岸,連綿十一孔,宛若青龍臥波,橋上車馬行人,往來甚是便捷,曾漁心道:“這就是鼎鼎大名的分宜萬年橋了吧,可惜四百年後因為建水庫,這座橋就葬身水底了,今日倒可以細睹此橋真容。”
策馬在前的嚴世蕃勒住馬,轉頭大聲道:“阿妙、嬰姿,你們看,這就是萬年橋。”聽得出來,嚴世蕃語氣頗為自豪。
素帷小轎沒有動靜,過了一會,少女小姿撩起窗帷朝那座宏偉的長橋張望。
陸員外當然要湊趣,下了車快步跟上嚴世蕃,大聲道:“嚴侍郎,這就是萬年橋嗎,聞名久矣,今日終於得見,真是三生有幸啊,嚴閣老親筆撰寫的碑記在哪裡?”
嚴世蕃下了馬,正了正遮陽笠,說道:“碑記在橋北,我們從橋上步行過去看看,此橋兩翼望柱和石欄杆上雕刻的珍禽怪獸、奇花異草都有可觀之處。”
陸員外連連點頭,又招呼曾漁道:“曾公子,過來一起瞻仰嚴閣老、嚴侍郎為鄉梓百姓營建的這座大橋,大橋萬萬年,分宜嚴氏榮華富貴萬萬年啊。”
嚴世蕃笑了笑,這些阿諛之詞他聽得多了,不過呢,聽不厭,說道:“我父在碑記上寫得明白,‘斯橋曰‘萬年橋’以無忘天子之恩、以仰祝萬壽與天地相為無窮焉’,這便是萬年橋命名的由來。”
陸員外道:“閣老忠君愛國,萬民欽仰啊。”
曾漁跟在陸員外身後向萬年橋行去,聽得陸員外諛詞如潮,心想這奉承巴結人也不容易啊,可是真的非如此不可嗎,這陸員外也算是金溪縣的鄉紳,何愁吃穿,竟要把已故兄長的兩個女兒都送與嚴世蕃為妾,追逐官位權力使得人心扭曲至此,都沒有人性了!
素帷小轎抬了過來,行到萬年橋上,嚴世蕃跟在轎邊向陸妙想和少女小姿介紹萬年橋的建造經過,三年前浙閩一帶剿倭大捷,獻俘京師,君臣同賀,江浙閩廣一帶的百姓更是歡欣鼓舞,分宜父老趁著這喜慶氣氛,找到出京督辦重修皇城三大殿的嚴世蕃,說分宜縣城東門外古渡浮橋因為漲水經常損毀,出行往來不便,還經常有民眾因涉水而溺亡,請求江西省布政司撥銀修建一座大橋——
嚴世蕃就寫信告知京中的父親嚴嵩,嚴嵩對家鄉的公益甚是熱心,慨然允諾,派得力人手赴江浙考察橋型,聘請工匠,購置石料,以大船裝至樟樹,再換裝小船溯袁河運回分宜,整個工程歷代一年零四個月,於去年年六月竣工,共耗銀二萬餘兩,全部由嚴嵩父子掏腰包,分宜百姓感激涕零,稱頌不絕——
嚴世蕃見曾漁從橋欄探頭察看橋墩,便笑問:“曾書生看此橋堅固否?”
曾漁道:“這橋造福兩岸百姓萬年當然只是喜慶吉祥語,但三、五百年應該不用大修的,從這十座橋墩就能看出來——”
陸員外怪曾漁說話不中聽,咳咳咳地待要指責,嚴世蕃含笑道:“曾書生也懂橋樑營建?”
曾漁道:“晚生不懂建橋,但晚生是祖傳的堪輿青囊術,故而明白一些營建之理。”風水術包含有大量建築學原理,依照風水師指點建造的陽宅絕不會是危房。
嚴世蕃笑呵呵道:“你祖上的本事真不少,又是醫術又是堪輿術,你祖上到底是幹什麼營生的?”
曾漁道:“晚生原籍興國三寮,世代以風水術為業,晚生的祖父因與族中兄弟有些糾紛,於五十年前攜家至廣信府定居,晚生的伯父就是堪輿師,父親則在鄉行醫,到了晚生這一輩,是我兄長在鄉行醫,晚生本應出外以風水術謀生的,但晚生還是想考個生員再說。”
“三寮曾氏?”嚴世蕃有些驚訝:“北京欽天監博士曾邦旻是你何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